形態特徵
灌木,高0.5-2米,多分枝,樹皮縱向剝落。小枝紅褐色,幼時被長柔毛。
羽狀複葉,有小葉2對,稀3小葉,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
葉柄被絹毛或疏柔毛;小葉片長圓形、倒卵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0.7-2厘米,寬0.4-1厘米,全緣,邊緣平坦,頂端急尖或圓鈍,基部楔形,兩面綠色,疏被絹毛或柔毛或脫落近於幾毛;
托葉薄膜質,寬大,外面被長柔毛或脫落。
單花或數朵生於枝頂,
花梗密被長柔毛或絹毛;花直徑2.2-3厘米;萼片卵圓形,頂端急尖至短漸尖,副萼片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至急尖,與萼片近等長,外面疏被絹毛;
花瓣黃色,寬倒卵形,頂端圓鈍,比萼片槳霸愉長;花柱近基生,棒形,基部稍細,頂部縊縮,柱頭擴大。瘦果近卵形,褐棕色,長1.5毫米,外被長柔毛。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金露梅生性強健,耐寒,喜濕潤,但怕積水,耐乾旱,喜光,在
遮陰處多生長不良,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壤土、素沙幾婚詢土中都能正常生長,喜肥而較耐瘠薄。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遷陵甩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西藏、青海。生山坡草地、礫石坡、灌叢及林緣,
海拔1000-4000米。
繁殖方法
種子
催芽用始溫50℃清水浸種,用水量為種子體積的3倍,自然冷卻到室溫,浸種24小時。撈取種子轉至恆溫培養箱,恆溫25℃催芽至20%-80%以上種子露白。
採用落水條播的播種方法,播種期為4月中旬。在播種溝內灌足
底水,待水下滲後,下墊1-2厘米培養土。將種子與濕沙按1:2混合,播於播種溝內,覆蓋培養土,厚度約0.2厘米。
播種床面覆蓋農用地膜,以利於保濕恆溫。
栽培技術
澆水
金露梅雖然比較耐乾旱,但充足的水分利於其生長,特別是新移栽的苗更應加強水分管理。
春季新移栽的苗在移栽後應馬上澆頭水,3天后澆二水,再過5天澆三水。三水後,如果苗子葉片直挺,枝梢沒有萎蔫現象,可過半月後再澆1次水,此後可20天左右澆1次
透水,每次澆水後要及時進行鬆土保墒。夏季如果天氣不是過於乾旱,可不澆水或少澆水,大雨過後應及時排出圃地內的積水,防止水大爛根。進入秋季後應該控制澆水,防止植株秋發。
一般來說,9月和10月可各澆1次透水。11月底或12月初澆足澆透封凍水,澆水水寧大勿小。翌年春季3月體辣初,及時澆透解凍水,此後每隔20天左右澆1次透水,夏季澆水管理按頭年方法進行,秋末照例澆好封凍水。此後每年的澆水可按第二年的方法進行。
施肥
金露梅施肥在移栽時可使用經
腐熟發酵的圈肥作基肥,每畝用量為4立方米,肥料應均勻撒放,並與栽植土攪拌均勻。進入夏季後,可追台乎兵燥施1次
尿素,用量為每畝20千克。8月初至中旬,可追施1次磷鉀肥,用量為每畝20千克。秋末結合澆凍水,可再施用1次
農家肥,施用量為每畝2.5立方米,這次肥可淺施。第二年夏季追施1次尿素,入秋追施1次
磷鉀肥,秋末結合澆凍水施用農家肥,用量以頭年的量為準。第三年及以後的施肥方法可參照第二年的方法進行。
主要價值
該種枝葉茂密,黃花鮮艷,適宜作庭園觀賞灌木,或作矮籬也很美觀。葉與果含鞣質,可提制栲膠。嫩葉可代茶葉飲用。花、葉入藥,有健脾,化濕、清暑、調經之效。在內蒙古山區為中等飼用植籃歡淚蜜物,駱駝最愛吃。藏民廣泛用作建築材料,填充在屋檐下或門窗上下。
病蟲防治
幼苗期主要防治
立枯病,在種子發芽出土後,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每10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速生期後,用50%的
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噴施苗木,以防治食葉害蟲危害。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以防治地下害蟲危害,每隔7天進行1次。
近種區別
該種廣潤院祝泛分布在北溫帶山區,亞洲、歐洲及美洲均有記錄,枝葉花朵形態變異很大,有人認為同屬一種的變種和變型,有人認為歐美所產為同種,北美為其分布中心,亞洲東部所產者為另一種,其主要區別為葉片質地與被毛。歐美產者葉片薄軟,葉脈稀疏,上下兩面毛較少,而亞洲產者葉片較硬而厚,葉脈密集,上面密被絹毛,下面無毛或稍有柔毛,《中國植物志》編委們認為這些葉片特徵受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僅能作為種以下變異,不能視為獨立的種。特別是在中國新疆及黑龍江等省區所采的標本與歐洲標本不易劃分,而在中國西南各省’所產者葉片上面伏毛較多,或在葉片下面密被白色絹毛,改列為變種較為適宜。
主要變種
| | |
| 該變種與金露梅的主要區別在於,小葉片上面密被伏生白色柔毛,下面網脈較為明顯突出,被疏柔毛或無毛, 邊緣常向下反卷。花果期7-8月。 分布於中國四川、雲南、西藏。生山坡草地、灌叢或林中岩石上,海拔2600-4600米。 | |
| 該變種小葉下面密被銀白色絨毛或絹毛,易與金露梅相區別。花果期6-9月。 分布於中國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生高山草地、乾旱山坡、林緣及灌叢中,海拔400-4600米。 | |
| 墊狀灌木,密集叢生,高5-10厘米。小葉片5,橢圓形,長3-5毫米,寬3-4毫米,上面密被伏毛,下面網脈明顯,幾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葉邊緣反卷;單花頂生,花直徑1-1.5厘米,幾無柄或柄極短,易與其他變種相區別。花期6月。 分布於中國西藏。生高山草甸、灌叢中及礫石坡,海拔4200-5000米。 | |
一般來說,9月和10月可各澆1次透水。11月底或12月初澆足澆透封凍水,澆水水寧大勿小。翌年春季3月初,及時澆透解凍水,此後每隔20天左右澆1次透水,夏季澆水管理按頭年方法進行,秋末照例澆好封凍水。此後每年的澆水可按第二年的方法進行。
施肥
金露梅施肥在移栽時可使用經
腐熟發酵的圈肥作基肥,每畝用量為4立方米,肥料應均勻撒放,並與栽植土攪拌均勻。進入夏季後,可追施1次
尿素,用量為每畝20千克。8月初至中旬,可追施1次磷鉀肥,用量為每畝20千克。秋末結合澆凍水,可再施用1次
農家肥,施用量為每畝2.5立方米,這次肥可淺施。第二年夏季追施1次尿素,入秋追施1次
磷鉀肥,秋末結合澆凍水施用農家肥,用量以頭年的量為準。第三年及以後的施肥方法可參照第二年的方法進行。
主要價值
該種枝葉茂密,黃花鮮艷,適宜作庭園觀賞灌木,或作矮籬也很美觀。葉與果含鞣質,可提制栲膠。嫩葉可代茶葉飲用。花、葉入藥,有健脾,化濕、清暑、調經之效。在內蒙古山區為中等飼用植物,駱駝最愛吃。藏民廣泛用作建築材料,填充在屋檐下或門窗上下。
病蟲防治
幼苗期主要防治
立枯病,在種子發芽出土後,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每10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速生期後,用50%的
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噴施苗木,以防治食葉害蟲危害。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以防治地下害蟲危害,每隔7天進行1次。
近種區別
該種廣泛分布在北溫帶山區,亞洲、歐洲及美洲均有記錄,枝葉花朵形態變異很大,有人認為同屬一種的變種和變型,有人認為歐美所產為同種,北美為其分布中心,亞洲東部所產者為另一種,其主要區別為葉片質地與被毛。歐美產者葉片薄軟,葉脈稀疏,上下兩面毛較少,而亞洲產者葉片較硬而厚,葉脈密集,上面密被絹毛,下面無毛或稍有柔毛,《中國植物志》編委們認為這些葉片特徵受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僅能作為種以下變異,不能視為獨立的種。特別是在中國新疆及黑龍江等省區所采的標本與歐洲標本不易劃分,而在中國西南各省’所產者葉片上面伏毛較多,或在葉片下面密被白色絹毛,改列為變種較為適宜。
主要變種
| | |
| 該變種與金露梅的主要區別在於,小葉片上面密被伏生白色柔毛,下面網脈較為明顯突出,被疏柔毛或無毛, 邊緣常向下反卷。花果期7-8月。 分布於中國四川、雲南、西藏。生山坡草地、灌叢或林中岩石上,海拔2600-4600米。 | |
| 該變種小葉下面密被銀白色絨毛或絹毛,易與金露梅相區別。花果期6-9月。 分布於中國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生高山草地、乾旱山坡、林緣及灌叢中,海拔400-4600米。 | |
| 墊狀灌木,密集叢生,高5-10厘米。小葉片5,橢圓形,長3-5毫米,寬3-4毫米,上面密被伏毛,下面網脈明顯,幾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葉邊緣反卷;單花頂生,花直徑1-1.5厘米,幾無柄或柄極短,易與其他變種相區別。花期6月。 分布於中國西藏。生高山草甸、灌叢中及礫石坡,海拔4200-5000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