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河水庫,位於桂林市永福縣。另外,水庫三面石峰相擁,一面山嶺綿延,景色秀麗。其於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動工,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由於戰事停工若干月份,以後歷年不斷修築完善、改建擴建有了現在的面貌。為羅錦鄉農業和生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源源不斷的造福一方人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雞河水庫
- 座落於:廣西永福縣羅錦鎮林村
- 特點:是縣內三座中型水庫之一
- 主要灌溉:羅錦鎮的農田
建造過程,水庫配套,規模結構,實際意義,
建造過程
江水利局計畫投資(國幣)1844萬元,於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動工興建,民國三十四年日軍犯境,被迫停工。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十月,成立金雞河灌溉工程辦事處,負責工程續修事宜。經費由善後救濟總署廣西分署以工代賑,撥賑款2900萬元,廣西省政府先後兩次向農民銀行貸款12224萬元, 至民國三十五年九月,完成修復攔河壩下游護垣和進水閘,開挖乾渠和興建渠系建築物,其乾渠土、石方工程直至解放前夕才完成。 解放後, 1950年10月,桂林專區專員公署水利處組織300多民工,繼續開挖一、二、三支渠和攔河壩消能設施,修復增補渠系附屬工程,至1951年12月底,修復工程一、二期結束,計完成挖、填土方2.2萬立方米,清基土方2000立方米,砌石方400多立方米,另外渠首工程砌石方900多立方米。 共花人工26068個,資金8萬元。
水庫配套
1957年,中共永福縣委、永福縣人委根據民眾的要求,決定將金雞河攔河壩引水工程改、擴建為蓄水工程,設計壩高17米,壩長100米,壩頂寬3米,壩底寬107米,反濾壩高3米;副壩長300米,高5米。放水斜管、涵管均為方形料石砌築, 涵寬1.6米,高1.5米,放水流量為每秒3.6立方米。排洪道底寬85米;共需挖填土方151292立方米,石方11441立方米,人工20萬個,工程補助費41723元。12月中旬抽調羅錦、蘇橋、城關等鄉民工8000人,最多時達9000人,(其中羅錦鄉3500人)再次動工,至1958年4月底, 總共完成設計工程70%,大壩填到11米高,開挖了臨時排洪道渡汛。
1958年至1964年,逐年續建配套,大壩高達17米,壩頂高程186.55米,壩頂寬3米,壩底寬107米,排洪道寬140米。 1963年秋旱,金雞河水庫充分發揮灌溉效益,確保灌區稻田豐收。
1965年冬至次年春, 對主、副壩和排洪道進行擴建,主壩加高到19.7米,副壩延伸590米,增加庫容835萬立方米。大壩全長達到2350米,其中主壩長180米,副壩長2170米,排洪道寬181米,改原來的漿砌石梯級方形放水管為圓形鋼筋混凝土壓力管。
1974年冬,進行加固工作,大壩加高0.3米,壩頂高程達到189.5米,同時增加了內坡的厚度,在外坡老涵管挖除後殘存的管口壩基處, 築一道優質粘土截水牆,長12米,深5米,並在上邊做反濾壩一座。
1977年,根據上級水電部門的指示,水庫大壩要按照非常洪水能安全度過的要求,做好加高加固工作,經水文覆核,金雞河水庫大壩當年再加高0.32米,壩頂高程達到189.9米、並在壩頂上加築1米高的漿砌石防浪牆一道,同時加厚了大壩迎水坡護坡石。 金雞河樞紐工程現狀: 水庫集雨面積127平方公里, 總庫容2968萬立方米, 有效庫容1875萬立方米。
規模結構
主壩為粘土心牆土壩,壩高20.4米,壩頂長180米、寬4米,壩頂高程189.9米。副壩為均勻土質壩,壩長2170米,最大壩高15米,各頻率水位及壩頂高程與主壩相同。
溢洪道位於大壩左側山嶺,原為寬頂堰,後隨大壩加高相應加高,在風化岩基上砌一道水泥沙漿砌石實用堰,堰淨長176米、寬3.5米,堰頂高程185.25米,最大下泄流量為每秒2321立方米,堰頂以上3.2米處,架設鋼筋混凝土人、畜便橋1座,橋長181米,寬2.5米,堰以下為護垣和海漫御接下游陡坡,陡坡長78.6米。
放水管在壩的右端,為圓形鋼筋混凝土壓力管,管長80米,管徑1.25米,管壁厚0.25米,放水流量為每秒5立方米,進水口高程173米,放水閘門為斜拉平板鋼閘門, 閘啟閉機採用15噸手搖或電動卷揚機1台。
壩後電站位於放水涵管出口, 裝機2台, 總計容量400千瓦, 1974年3月投產發電,年發電量75至90萬度,最高的1988年發電119萬度。
渠系和灌區:金雞河灌區以羅錦鄉為主,其次是桃城、蘇橋兩鄉。計有鎮上、下村、高崇、 林村、 星草、尚水、嶺橋、崇山、大蘇、漁洞、太平等村公所的農田,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實際灌溉3.8萬畝。渠系分總乾渠、東西乾渠、支渠、斗毛渠。
總乾渠全長4公里,底寬4至5米,設計過水流量為每秒4.6立方米,共有斗門4處,牛路橋7座,分水閘、泄水閘、節制閘各1座;
東乾渠在乾渠4公里分水閘處與西乾渠分水,全長6.9公里,渠底寬1.5米,設計過水流量為每秒1.628立方米,共有斗門19處,跌水1處,渡槽1座 ,公路橋2座,便橋9座,涵洞4座;西乾渠全長16.58公里,渠底寬2.5米,設計過水流量為每秒2.415立方米,共有附屬工程100座;
古浪口支渠,建於1966年10月至1967年冬,全長11.91公里,渠底寬0.8米,設計過水流量為每秒0.526立方米,附屬工程共40座;的橋支渠,建於1963年冬至1964年8月,全長14.44公里,渠底寬1米,過水流量每秒1.191立方米,共有附屬工程48座;太平支渠(包括邯鄲隧洞),建於1971年秋至1976冬,全長11.38公里,其中邯鄲隧洞長410米,渠底寬0.8米,設計過水流量為每秒0.474立方米,共有閘門、渡槽、橋、涵、平交道、隧洞、入水口、斗門等附屬工程72座; 此外,由西乾渠分水的還有上林山、大力面、石龍頭、桐木等4條支渠,均建於1950年和1951年,共長8.88公里,過水流量合計為每秒0.4116立方米。
實際意義
金雞河水庫的建成,改變了羅錦鄉的乾旱面貌,這個鄉民眾說:“水庫就是我們的糧倉”。1984年,該鄉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確定為商品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