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楊氏中藥炮製技術

金陵楊氏中藥炮製技術,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醫藥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陵楊氏中藥炮製技術
  • 類別:傳統醫藥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金陵“老藥工”楊文琪,1928 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周家樓鎮的一個中藥世家。自清代中葉起,祖上就在周家樓開設“恆德堂中藥店”,從事中藥材經營、加工、炮製工作,歷數代而不衰。1941 年,13 歲的楊文琪讀私塾期滿,遂回家跟隨父親學習中藥材加工、炮製技藝,受到中醫藥世家的最初薰陶。1943年,他遵父親之囑,赴泰州“翟泰和中藥店”拜老闆、老中醫出身的翟邦俊為師,學習各種中草藥加工、炮製技藝。他學徒認真,工作勤勉,深得師傅厚愛,長期在身邊留用,28 歲才離開那裡。
1956 年5 月,楊文琪調入南京同仁堂工作,跟隨金陵製藥名師何慶余等學習中藥材及丸、散、膏、丹加工、炮製技藝,60餘年來,始終堅持手工操作。自1926 年,北京同仁堂在南京設立分號,陸續聘用多位南京地區的製藥大師,主持藥店後場中藥材加工、炮製工作。上世紀30 年代後期,延聘了南京、北京多位製藥名師。比如何慶余先生,上世紀50 年代,時任南京同仁堂副總經理、中藥材加工、炮製總監,是楊文琪1956 年調入南京同仁堂後的師傅。同時,楊文琪還跟隨京派(北派)製藥大師宋普清、劉錫山學習“蜜丸”加工技藝,又跟隨浙派(南派)名師呂炳炎學習“水丸”加工技藝。當年“南京同仁堂”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到楊文琪這一代,傳承了數百年的特殊技藝。與北京同仁堂一脈相承,南京同仁堂成了繼北京之後最大的中藥材及丸、散、膏、丹的製作店家,其產品享譽海內外。自上世紀50 年代到80年代,南京同仁堂的“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丸”等名牌產品,行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多個國家,為南京中醫藥贏得了良好聲譽。這其中浸透著楊文琪長年的奉獻和精良的技藝。1985 年2月,1985 年,楊文琪獲國家醫藥管理局頒發的“老藥工”榮譽證書。在同仁堂的30 餘年工作中,楊文琪師承金陵名家何氏中藥材鑑別、炮製技藝,並承襲京派名師宋、劉二位大師、南派呂氏大師的技藝,經多年積累、研發,逐步形成“金陵楊氏”特色的加工、炮製技藝。

傳承保護

自上世紀60 年代以後,楊文琪在南京同仁堂獨立工作期間,還帶教了不少年輕學員。如今,這些當年的學徒多已退休在家賦閒,而楊文琪退休後,陸續受聘於幾家中醫機構。1988 年,楊文琪退休後先後受聘於南京同仁堂、建工醫院、省電力公司醫院、傳統中醫院等,繼續從事中藥材加工、炮製工作。2011 年9 月,受聘南京君和堂中醫館診所,擔任“首席中藥材加工、炮製專家”。他是南京地區目前唯一仍然活躍在中藥材加工、炮製生產一線的“老藥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