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鏞(高麗王朝末期大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鏞(?—1363年),安城(今韓國京畿道安城市)人,高麗王朝末期大臣,因謀殺恭愍王未遂而伏誅。

基本介紹

  • 本名:金鏞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民族族群:高麗人
  • 出生地:安城
  • 逝世日期:1363年
人物生平,人際關係,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金鏞早年隨還是王子的恭愍王入元宿衛,恭愍王即位後授鷹揚軍上護軍,又在征東行省任員外郎,策為一等燕邸隨從功臣,賜土田奴婢,拜密直副使,又賜“輸忠奮義功臣“號。趙日新之亂時,殺了很多宮中宿衛官員,金鏞也在宮中,卻唯獨倖免,又不護駕,引發外界議論,因此在趙日新之亂平息後,就被杖責並流放海島。1354年,元朝為討伐張士誠而徵兵高麗,恭愍王封金鏞為安城君,派他隨元軍出征,翌年回到高麗,拜知都僉議司事。金鏞、鄭世雲、洪義與贊成事金普爭寵。恰逢金普丁母憂,金鏞指使征東行省都事崔介上書請令百官行三年喪,然後矯旨逼令都評議使司(都堂)施行。恭愍王得知後,流放金鏞於濟州島,罷三年喪。不久召還,拜僉議評理,1356年改中書門下侍郎平章事。又任巡軍萬戶,招集無賴近千人,隸屬巡軍,常以自隨。1361年紅巾軍東征高麗時,金鏞獲任總兵官,但被紅巾軍擊潰,開京失守。翌年鄭世雲出任總兵官,指揮安祐金得培李芳實等擊退紅巾軍,素來與鄭世雲爭寵的金鏞想出了借刀殺人之計,矯旨密令安祐、金得培、李芳實三將殺鄭世雲,又以擅殺大將之罪殺三將,同時殺死了幫他向三將傳話的侄子金琳以滅其口。據說,金鏞已暗中通款奇皇后,約為內應,廢黜恭愍王,另立德興君,事成後拜金鏞為判三司事,因此金鏞才設計殺害安祐等將領,以便元軍將來能順利攻入高麗。
後來官制改革,金鏞的官位改稱門下贊成事。1363年隨恭愍王迴鑾,途中發生興王之變,門下侍中洪彥博等被殺,恭愍王因宦官安都赤代死而幸免於難。宰相們正在妙蓮寺祈禱,聽說有變,準備去巡軍,集兵抓刺客。只有金鏞不在妙蓮寺,先去巡軍集合兵士,聲稱討賊,讓其他宰相領兵赴興王寺,自己守在這裡,政丞柳濯懷疑金鏞,便留下不走。此後每捉來一名刺客,金鏞就不經審訊馬上殺死,最後殺了九十多人,被人們懷疑滅口。事後以金鏞為討賊的一等功臣。廉悌臣被拜為政丞後,金鏞前去祝賀,說:“三患去矣,不樂何為?”時人更因此懷疑他是興王之變的幕後主使,因為他所說的“三患”之一被解讀為在興王之變中遇害的洪彥博,洪彥博在世時還可以牽制他,洪彥博死後就沒有大臣能牽制他。恭愍王念及他之前的功勞,將他流放密城君,其後又派大護軍林堅味等將他移至雞林府,與按廉使李寶林審訊他。金鏞說:“予以八年三宰(指贊成事),無欲不遂,豈有犯上之心乎?但欲去洪侍中耳。”林堅味等問:“何以殺安都赤乎?”金鏞無言以對,遂於四月二十日被肢解處死,梟首於市,籍沒其家,斬其黨十餘人,杖流者亦數十人。金鏞伏誅後,恭愍王追念不已,為之泣下,連嘆兩次道:“誰可恃者?”指示巡軍到此為止,不要再追查金鏞餘黨。

人際關係

  • 侄子:金琳(官至工部尚書,被金鏞殺害滅口)
  • 女兒:嫁李成桂庶兄李元桂

歷史評價

《高麗史》:性陰譎,有機檻,多詐忌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