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錯
- 外文名:inlaying gold
- 又稱:錯金
金錯是在鑄造的青銅器表面上用金絲或金片鑲嵌成各種華麗秀美的花紋、圖案和文字的一種飾金工藝。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很發達。...
金銀錯工藝是中國古代漢族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 金銀錯是我國...
錯金是指一種金屬絲鑲嵌的工藝,用金銀絲在器物的表面上鑲嵌成花紋或文字。在《西京雜記》卷一和《後漢書·輿服志》有記載。
金錯書,jīn cuò shū,ㄐㄧㄣㄘㄨㄛˋㄕㄨ,書體名。...... 對金錯書,有三種解釋。其一,錯指“錯刀”,是古代的一種錢幣,這種錢上的銘文就稱為“金錯書...
金錯泥筩 前涼時著名青銅器。呈竹筒狀,下馬蹄形短足,外飾金錯龍虎紋,中有三小圓耳,通高11.7厘米。蓋已佚,器底有錯金銘文十七字。根據銘文可確定此泥筩是...
鏤金錯彩,拼音 lòu jīn cuò cǎi,出自 南朝·梁·鐘嶸《詩品》。...... 鏤金錯彩,拼音 lòu jīn cuò cǎi,出自 南朝·梁·鐘嶸《詩品》。...
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為十六國時期之前涼的文物,1966年由陝西省博物館徵集。高11.7厘米,口徑7.9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被“錯金錯銀”工藝裝飾過的器物表面,金銀與青銅呈現出不同的光澤,彼此之間相映相托,將圖案與銘文襯托得格外華美典雅,色彩對比、紋飾線條更加鮮明,藝術形象更為...
劍作斜寬從厚格式,劍身寬闊,雙刃前聚成鋒尖,中脊隆起,兩從斜弧,厚格作倒凹字形,飾錯金獸面紋,圓莖,有兩道凸箍,圓盤形首,劍身通體裝飾錯金幾何雲紋,自...
銅豹身軀用金銀錯出梅花狀豹斑,二目鑲嵌瑪瑙。獸昂首側扭,前胸寬闊,兩肋生翼,臀部渾圓,足如鋼鉤。集威武勇敢、矯健敏捷於一身,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豹體內...
錯金銀工藝源於春秋時期,其目的是用兩種金屬不同光澤顯現花紋美化器物。...... 錯金銀工藝源於春秋時期,其目的是用兩種金屬不同光澤顯現花紋美化器物。...
這件帶鉤採用了錯金銀工藝,這種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上的裝飾圖案中。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廣泛...
鼎,是用來盛裝流質食物的器具。鋪首銜環,是用來提攜的構件,常見於鼎、壺類器物的腹部。而以鋪首銜環做蓋鈕的形制,在商周青銅器中極為罕見。這種錯金銀的炊...
河南淮陽馬鞍冢楚墓出土 轅首採用金銀錯,是一隻形象生動的龍,裝飾精美,體形碩大。1 ...
西漢中期 錯金銀鑲嵌豹形鎮 說明:河北省博物館藏 器高3.5厘米,長5.9厘米 西漢中期。 1968年河北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妻寶官墓出土,豹作蜷臥狀,昂首張口,長尾...
現收藏於雅安市博物館。圖集 戰國錯金銀捲雲紋青銅帶鉤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百科ROBOT 猜你關注...
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錯”墓出土。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厘米。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四...
西漢早期錯金銀鑲嵌狩獵紋車飾,是西漢早期漢武帝時期製作,於河北省定縣三盤山出土。...
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又名陳璋圓壺,為戰國中期的容酒器,1982年2月10日於江蘇省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南窯莊出土,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