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忍冬原變種(學名:Lonicera maackii var.maackii)屬於落葉灌木,高達6米,莖幹直徑達10厘米。葉紙質,形狀變化較大,通常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稀矩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更少菱狀矩圓形或圓卵形,長5~8厘米。花芳香,生於幼枝葉腋,總花梗長1~2毫米,短於葉柄。果實暗紅色,圓形,直徑5~6毫米。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生於林中或林緣溪流附近的灌木叢中,海拔達1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銀忍冬(原變種)
- 拉丁學名:Lonicera maackii (Rupr.) Maxim. var. maacki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川續斷目
- 科:忍冬科
- 屬:忍冬屬
- 種:金銀忍冬
- 亞種:金銀忍冬(原變種)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變種信息,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6米,莖幹直徑達10厘米;凡幼枝、葉兩面脈上、葉柄、苞片、小苞片及萼檐外面都被短柔毛和微腺毛。
冬芽小,卵圓形,有5-6對或更多鱗片。
葉紙質,形狀變化較大,通常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稀矩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更少菱狀矩圓形或圓卵形,長5-8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柄長2-5 (-8) 毫米。
花芳香,生於幼枝葉腋,總花梗長1-2毫米,短於葉柄;苞片條形,有時條狀倒披針形而呈葉狀,長3-6毫米;小苞片多少連合成對,長為萼筒的1/2至幾相等,頂端截形;相鄰兩萼筒分離,長約2毫米,無毛或疏生微腺毛,萼檐鐘狀,為萼筒長的2/3至相等,乾膜質,萼齒寬三角形或披針形,不相等,頂尖,裂隙約達萼檐之半;花冠先白色後變黃色,長 (1-) 2厘米,外被短伏毛或無毛,唇形,筒長約為唇瓣的1/2,內被柔毛;雄蕊與花柱長約達花冠的2/3,花絲中部以下和花柱均有向上的柔毛。
果實暗紅色,圓形,直徑5-6毫米;種子具蜂窩狀微小淺凹點。
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達1800米(雲南和西藏達3000米)的林中或林緣溪流附近的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東部,河北、山西南部、陝西、甘肅東南部、山東東部和西南部、江蘇、安徽、浙江北部、河南、湖北、湖南西北部和西南部(新寧)、四川東北部、貴州、(興義),雲南東部至西北部及西藏(吉隆)。朝鮮、日本和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莖皮可制人造棉。花可提取芳香油。種子榨成的油可制肥皂。
本種提示
A. Rehder 曾把雙花兩萼筒之下具一短梗、花冠外面全部有短伏毛的類型從金銀忍冬中分出而成立 forma Podocarpa 但鑒於雙花之下從無梗到有短梗之間存在著一系列過渡類型,而且這個性狀同花冠外面有無毛被之間並非明顯的相關,在地理分布上也不存什麼規律性,因此這個變型看來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