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邊七市
- 行政區類別:經濟協作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涵蓋省份:安徽、河南、山東、江蘇
起源,關於商丘,各市簡介,商丘,亳州,淮北,宿州,菏澤,濟寧,徐州,組建背景,建設緣由,總體展望,
起源
金邊七市是由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涵蓋商丘、亳州、淮北、宿州、菏澤、濟寧、徐州七市的經濟協作區。通過構建豫魯蘇皖“金邊七市”合作發展機制,通過交通互聯、產業互補、市場互通、文化互融、人才互動,建立有省無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發展平台,在加強區域合作中促進區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關於商丘
在中原經濟區大背景下商丘要找準站位、發揮優勢,在新一輪競爭發展中有新作為,持續以往的好經驗好做法。一是切實做強農業。要利用好機遇,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增強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綜合效益,努力使商丘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示範區。要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組織化、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要著力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增加農業效益,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做強做大二、三產業,實現一產轉移、二產安置、三產吸納,拓寬農民就業渠道;通過落實惠農政策,建立完善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長效機制,從制度機制上保障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二是做大做強工業。堅持扶優扶強,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植一批行業地位領先、規模優勢明顯、產品結構合理、經濟效益突出、發展潛力較大、帶動就業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三是著力加速城鎮化進程。要根據“一極兩圈三層”的發展布局,做大做強商丘中心城區,把中心城區打造成西呼應鄭州和開封、東對接徐州和齊魯的區域性宜居宜業城市;做優做美縣城,把市轄各縣城打造成特色亮點城市;大力發展特色小城鎮,把小城鎮建設成為適宜居住的中心城鎮。同時,加強新農村建設,推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四是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商丘要發揮優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打造高水平的承接平台,成為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首選地,重點承接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能夠大量吸納勞動力的產業和為現有重點產業提供配套服務的產業,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加快推進“三化”進程。五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藉助區域經濟強勢品牌,可以吸引更多勞動技術密集型的大企業、大項目落戶商丘,使更多的勞動力能夠守著家門口就業,把巨大的“人口紅利”留下來。同時,要抓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繼續實施“陽光工程”、“溫暖工程”、“雨露計畫”、“就業計畫”等工程,培養新型農民,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為“三化”協調發展提供動力和智力支持。
各市簡介
商丘
商丘是豫東最大城市,中國東部重鎮,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商丘是蘇魯豫皖交界處區域性中心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區域性中心城市,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領導城市。商丘是中國東引西進、通達南北的橋頭堡和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兩縱兩橫”經濟帶的四個交匯點城市之一。
商丘地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中部地區的過渡地帶,是河南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省轄市。
商丘是國家大型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是豫東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物流、交通、商貿、金融中心。
亳州
亳州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黃淮平原南端,四周與河南商丘、周口,安徽阜陽、淮北、蚌埠、淮南接壤。亳州是豫皖交界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安徽省三大旅遊中心城市、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及價格形成中心、中原經濟區成員城市、淮海經濟區主要城市、全國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正在興起的一座新興能源城市。全市現有現代中藥、能源化工、農產品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文化旅遊等五大主導產業。從商成湯王建都開始,亳州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天下道家文化中心,世界中醫藥養生之都和中國十大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之一。200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省轄市,轄渦陽、蒙城、利辛和譙城三縣一區,譙城區為市政府所在地。
淮北
淮北市以煤炭、電力、紡織、釀酒、建材等為支柱的產業格局,年產原煤3000多萬噸,電力裝機容量210萬千瓦,是中國能源基地、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全國塌陷土地復墾示範區。淮北礦產頗豐、品種繁多,其中以煤為最,遠景儲量350億噸,工業儲量80億噸;氣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國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糧、棉、畜禽、蠶桑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宿州
宿州位於安徽省最北部,與蘇、魯、豫3省11個市縣接壤,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扼汴控淮,當南北衝要”,“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是著名的“中國酥梨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書法藝術之鄉”、“中國馬戲之鄉”、“中國民間藝術(鐘馗畫)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泗州戲之鄉”。2006年,獲得“全國綠化先進市”,1994—2007年,連續五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菏澤
菏澤,堯舜故里,是著名的牡丹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現為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菏澤”原系天然古澤,為“菏山”和“雷澤”簡稱,遺址在菏澤市定陶縣東北,古代濟水流經時匯聚而成,向東流出成菏水,與濟水相接。以水名稱縣,始於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昇州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劃境內西北部為菏澤專區,治菏澤縣。“菏澤”又成為專區或地區級地方名稱。菏澤市被評為中國牡丹之都。具有“菏澤牡丹甲天下”之美稱。
濟寧
濟寧,孔孟之鄉,運河之都,位於山東省的西南部,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省魯南城市帶中心城市。濟寧,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歷史文化悠久,是東方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動蹤跡,人類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少昊帝均出生於濟寧;春秋戰國時期,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都誕生在這裡。杜甫、李白、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濟寧留有足跡。元明清三朝在濟寧設立河漕衙門,乾隆等帝王到這裡駐足探訪。
徐州
組建背景
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的提出,為商丘跨越崛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此背景下,商丘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在新一輪競爭中做到未雨綢繆、及早謀劃,順勢而為、蓄勢崛起,爭做中原經濟區的“先鋒官”和“排頭兵”,努力打造中原經濟區的先行示範區和重要增長極。
以大手筆促進大開放,在“金邊七市”跨省協作中積極探索構建中原經濟區的有效載體,商丘要深入把握中原經濟區戰略的理念和精髓,依託四省接合部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建立涵蓋山東菏澤、濟寧、江蘇徐州、安徽亳州、淮北、宿州等豫魯蘇皖“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率先實驗打破行政區劃,實現跨省區域合作,在先行先試中探索構建中原經濟區的實踐模式。
在中原經濟區東部廣袤的黃淮海平原上,蘇魯豫皖七市由於地緣相近、文緣相親、商緣相連,經濟基礎相當、資源能源互補,逆時針沿亳州、宿州、淮北、徐州、濟寧、菏澤依次在兩點之間劃線段,就可以形成一個美麗的“七邊形”。雖然四省七市大都處於所在省份邊緣,但其整個區域處於中原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結合點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建設緣由
構建“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的必要性: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金邊七市”大都存在經濟社會基礎薄弱、生產力水平滯後;經濟總量小,實力有限;產業結構層次低,產業趨同;城鎮化發展總體水平低,地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四省加快發展的“木桶短板”。二是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必然選擇。“金邊七市”兼備我國東部、中部兩個不同區域的經濟特徵,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並存在著較大的資源、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有著極強的互補性。三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面對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區域合作步伐加快的新形勢,“金邊七市”必須搶抓機遇,以開放促開發,提高區域經貿合作水平,加快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合作共贏、相融共生。四是打造助推中原經濟區發展載體和平台的客觀需要。作為河南的東大門,商丘積極倡導構建“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不僅僅發揮區域經濟‘二傳手’的作用、促進東部和中部的良性互動,而且為中原經濟區突破省際行政區劃制約,深化拓展區域合作提供現實借鑑和鮮活經驗。
構建“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的可行性:“金邊七市”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有諸多優勢和條件。首先,區位優越,資源豐富。“金邊七市”地處豫魯蘇皖四省接壤地區,東臨沿海、西跨中原,南臨長三角經濟區,北接環渤海經濟區,處在東引西進、南北交流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特殊,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管道、航空為一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眾多,自然人文資源相得益彰,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等在全國擁有明顯優勢。其次,歷史文化悠久,工業基礎完備。“金邊七市”所在黃淮海平原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又是解放戰爭主戰場,歷史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歷史上長期是國家的政治高地、經濟重地、文化聖地和資源寶地,區內各市文化各具特色,形成了一個文化體系,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文化區。工業方面初步建成了以能源、化工、機械、建材、紡織、醫藥、服裝、食品為支柱,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對支撐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後,協作交流緊密,體制機制完善。1986年成立的涵蓋蘇魯豫皖4省14個城市的淮海經濟協作區,經過20多年不懈努力和執著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市長聯席會議制度為基礎,以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為依託的區域聯動協調機制,經濟、科技、文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日趨緊密,形成了良好運行機制。
構建“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的思路和措施:在發展思路上,依託中原經濟區的東風,將豫魯蘇皖四省七市聯合起來,強力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產業融合和統一市場的形成,構建有省無界、有區無障礙、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科學發展試驗區,建設成為欠發達地區區域協調發展的示範區、全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區、全國重要的物流基地及新興的現代工業基地。在發展舉措上,我們將按照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堅持政策引導、觀念先行,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突出特色、發揮優勢,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最佳化資源配置,在互動共贏中走向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強“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發展戰略研究,制定發展規劃。二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構築一體化市場。三是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提高區域專業化分工合作水平。四是拓寬合作領域,開展商貿、信息、科技、旅遊、投資等方面合作。五是提升行政效率,為經貿合作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
總體展望
在中原經濟區戰略背景下要認真謀劃、紮實推進“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建設。在路徑選擇上,可以就“金邊七市”經濟協作區中長期發展戰略及規劃思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政策、跨區重大建設項目布局等加強溝通協作,探索出良性互動機制,架起經濟協作區合作交流的橋樑。依據先易後難、逐步推進原則,在產業紐帶、設施共享、金融組合、相互認同等一體化方面深入協作,對重點專題、承接目標、規劃前景等區域內共同參與和關心問題找出一致方案與措施,從而使“金邊七市”在建設中聯動,在聯動中共享,在共享中發展,充分發揮區域內的資源與市場倍加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