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抑制、資源錯配和中國消費需求

金融抑制、資源錯配和中國消費需求

《金融抑制、資源錯配和中國消費需求》是依託中央財經大學,由陳斌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抑制、資源錯配和中國消費需求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斌開
  • 依託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研究金融抑制、資源誤配和消費需求的關係,分析中國內需不振的原因及其對社會福利的影響。課題首先構建包含金融市場、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和消費需求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對中國產業結構扭曲、收入分配不合理和消費需求不足等典型事實提供邏輯一致的理論解釋,為研究中國金融市場與經濟結構的關係提供一個一般性的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課題結合巨觀統計數據和微觀企業、家庭調查數據對金融抑制、資源誤配、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和消費需求之間的關係展開實證研究,並以此為基礎估計和校準理論模型相關參數,彌合理論與實證之間的鴻溝,為消費和資源誤配理論的本土化做出貢獻,也為相關領域的數量研究墊定基礎。最後,本研究利用數值模擬方法定量考察金融抑制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及各種不同作用機制的相對重要性,並在結構性動態無效率理論框架下評估中國消費不足的社會福利損失,考察未來各種可能政策的有效性,為我國促進內需政策和金融市場改革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金融抑制、資源錯配和消費需求為主線,研究了要素市場扭曲和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關係。中國居民消費率遠遠低於世界上其它主要國家,而且已經低於這些國家歷史上的最低值。只有經濟轉型過程中要素市場扭曲等“特殊”因素才有可能解釋中國的“超低”消費率。本課題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金融抑制、資源錯配與結構失衡。基於金融抑制的視角,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解釋了21世紀國中國經濟多重失衡的六個核心現象,為結構失衡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個更加系統、完整的一般均衡框架,刻畫了經濟變數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為系統解決中國需求結構失衡問題提供了科學基礎。第二、從土地市場扭曲切入,分析住房市場供需不匹配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發現中國消費不足並非整體性不足,而是由供需失衡造成的結構性不足。將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機制引入消費理論,彌補了主流經濟學理論中生產-消費二分法的局限,拓寬了消費研究的視野,也為中國形成促進內需的長效機制提供了學術基礎。第三、政府發展戰略和制度是中國居民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戶籍制度導致移民持久收入水平下降,預防性儲蓄上升,抑制了移民消費。扭曲性的稅收制度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導致收入分配惡化,居民消費水平下降。這一系列扭曲背後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發展戰略。將政府發展戰略和制度納入標準消費理論,彌補了現有理論只適用於市場經濟環境的缺陷,為研究轉型國家居民消費行為提供了理論和實證基礎,也為理解中國消費不足提供了新的視角。圍繞本課題,負責人在《中國社會科學》(2篇),《經濟研究》(4篇),《世界經濟》(4篇)、《管理世界》(1篇)及World Development等國內外一流經濟學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並受邀在美國經濟學年會(AEA)等國際一流學術會議上宣講論文。鑒於對本課題的深入研究,負責人於201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入選2014年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萬人計畫”),2014年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和2015年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青年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