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士論叢:"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研究》從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角度研究農村金融供給問題,以系統論、金融共生論、農村金融供求論和勞動分工論為理論基礎,構建“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指標體系,並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測算各省的農村金融機構協調度,最後對服務“三農”的金融機構發展提出了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金融博士論叢:"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研究
- 作者:周再清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972101
- 品牌:中國金融出版社
- 外文名:Study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erved for Agricultures,Rural Areas and Farmers
-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 頁數:169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金融博士論叢:"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研究》對我國三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服務“三農”過程中的協調狀況及其協調程度進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可行的協調發展戰略。
作者簡介
周再清,女,1965年3月出生,湖南益陽南縣人,經濟學博士,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為農村金融及金融管理。2004年1月—12月在英國諾丁漢大學作訪問學者。在《人民日報》(理論版)、《財經理論與實踐》、《上海金融》、《現代經濟探討》、《求索》、《統計與決策》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全部複印或摘登。主持並完成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科研成果曾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相關概念
1.3 文獻綜述
1.3.1 國外相關研究
1.3.2 國內相關研究
1.3.3 相關研究評價
1.4 研究思路與主要內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1.5.1 研究方法
1.5.2 創新之處
2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理論依據
2.1 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相關理論
2.1.1 系統論
2.1.2 金融共生論
2.1.3 農村金融供求論
2.1.4 勞動分工論
2.1.5 上述理論的適應性
2.2 面向“三農”的金融機構協調發展機理
2.2.1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目標
2.2.2.“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動力
2.2.3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手段
2.3 本章小結
3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的功能分析
3.1 功能的內涵及金融功能觀
3.1.1 功能
3.1.2 金融中介的功能
3.1.3 金融功能觀
3.2 系統論下的功能觀與“三農”金融機構系統的功能
3.2.1 系統的功能
3.2.2 系統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
3.2.3 系統的功能與結構聯繫密切
3.2.4 農村金融機構系統的功能
3.3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發揮的功能
3.3.1 合作性金融機構的主要功能
3.3.2 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的主要功能
3.3.3 商業性金融機構的主要功能
3.3.4 農村民間金融的主要功能
3.4 本章小結
4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水平的綜合評價
4.1 支農協調性指標體系的構建
4.1.1 構建思路與原則
4.1.2 支農協調性指標體系
4.2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水平的現實考察
4.2.1 巨觀層面上農村金融與經濟的協調性
4.2.2 中觀層面上金融供給與需求的協調性
4.2.3 微觀層面上不同類型機構的協調性
4.3 各省“三農”金融機構協調水平的評價
4.3.1 主成分分析
4.3.2 協調水平評價
4.4 本章小結
5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程度的實證研究
5.1 協調度模型的構建及方法運用
5.1.1協調度模型
5.1.2子系統評價函式的確定
5.2指標體系構建與數據處理
5.2.1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度指標體系
5.2.2數據來源及處理
5.3我國“三農”金融機構協調度的實證分析
5.3.1實證分析過程
5.3.2實證結果分析
5.4本章小結
6 國外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經驗借鑑
6.1已開發國家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典型
6.1.1美國農村金融體系完善且分工明確
6.1.2德國多層次合作銀行功能完備
6.1.3 日本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依附於農協
6.2開發中國家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的經驗
6.2.1 印度“綠色革命”以來的金融扶持舉措
6.2.2孟加拉鄉村銀行成功扶貧
6.3國外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啟示
6.3.1各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
6.3.2財政提供配套支持農村金融政策
6.3.3政策性金融機構不與“民”爭利
6.3.4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名副其實
6.3.5農村保險發展因地制宜
6.4本章小結
7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戰略思考
7.1最佳化“三農”金融生態環境
7.1.1改善“三農”金融科技環境
7.1.2完善“三農”信用環境
7.2拓展“三農”金融機構的整體功能
7.2.1 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應有的支農功能
7.2.2夯實合作性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
7.2.3加強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支農”功能
7.2.4壯大保險機構服務“三農”的保障功能
7.3建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機制
7.3.1成立省域“三農”金融協調中心
7.3.2建立區域“三農”信息反饋機制
7.3.3實行有效“三農”金融監管標準
7.4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實證結果
後記
1.1 問題的提出
1.2 相關概念
1.3 文獻綜述
1.3.1 國外相關研究
1.3.2 國內相關研究
1.3.3 相關研究評價
1.4 研究思路與主要內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1.5.1 研究方法
1.5.2 創新之處
2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理論依據
2.1 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相關理論
2.1.1 系統論
2.1.2 金融共生論
2.1.3 農村金融供求論
2.1.4 勞動分工論
2.1.5 上述理論的適應性
2.2 面向“三農”的金融機構協調發展機理
2.2.1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目標
2.2.2.“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動力
2.2.3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手段
2.3 本章小結
3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的功能分析
3.1 功能的內涵及金融功能觀
3.1.1 功能
3.1.2 金融中介的功能
3.1.3 金融功能觀
3.2 系統論下的功能觀與“三農”金融機構系統的功能
3.2.1 系統的功能
3.2.2 系統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
3.2.3 系統的功能與結構聯繫密切
3.2.4 農村金融機構系統的功能
3.3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發揮的功能
3.3.1 合作性金融機構的主要功能
3.3.2 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的主要功能
3.3.3 商業性金融機構的主要功能
3.3.4 農村民間金融的主要功能
3.4 本章小結
4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水平的綜合評價
4.1 支農協調性指標體系的構建
4.1.1 構建思路與原則
4.1.2 支農協調性指標體系
4.2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水平的現實考察
4.2.1 巨觀層面上農村金融與經濟的協調性
4.2.2 中觀層面上金融供給與需求的協調性
4.2.3 微觀層面上不同類型機構的協調性
4.3 各省“三農”金融機構協調水平的評價
4.3.1 主成分分析
4.3.2 協調水平評價
4.4 本章小結
5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程度的實證研究
5.1 協調度模型的構建及方法運用
5.1.1協調度模型
5.1.2子系統評價函式的確定
5.2指標體系構建與數據處理
5.2.1 “三農”金融機構協調度指標體系
5.2.2數據來源及處理
5.3我國“三農”金融機構協調度的實證分析
5.3.1實證分析過程
5.3.2實證結果分析
5.4本章小結
6 國外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經驗借鑑
6.1已開發國家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典型
6.1.1美國農村金融體系完善且分工明確
6.1.2德國多層次合作銀行功能完備
6.1.3 日本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依附於農協
6.2開發中國家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的經驗
6.2.1 印度“綠色革命”以來的金融扶持舉措
6.2.2孟加拉鄉村銀行成功扶貧
6.3國外農村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啟示
6.3.1各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
6.3.2財政提供配套支持農村金融政策
6.3.3政策性金融機構不與“民”爭利
6.3.4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名副其實
6.3.5農村保險發展因地制宜
6.4本章小結
7 面向“三農”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戰略思考
7.1最佳化“三農”金融生態環境
7.1.1改善“三農”金融科技環境
7.1.2完善“三農”信用環境
7.2拓展“三農”金融機構的整體功能
7.2.1 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應有的支農功能
7.2.2夯實合作性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
7.2.3加強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支農”功能
7.2.4壯大保險機構服務“三農”的保障功能
7.3建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機制
7.3.1成立省域“三農”金融協調中心
7.3.2建立區域“三農”信息反饋機制
7.3.3實行有效“三農”金融監管標準
7.4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實證結果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在特大自然災害面前,農行往往挺身而出,如“地震災區農民住房貸款”就是新開闢的一種“三農”個人金融產品,可見,農行至今承擔著部分政策性金融功能。
(二)郵政儲蓄銀行的主要功能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2007年3月掛牌成立的、由原來只吸收郵政儲蓄存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轉型而來的功能齊全的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組建,郵政網路是郵政儲蓄銀行生存和發展的依託,中國郵政辦理儲蓄業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經營郵政儲匯業務的“郵政儲金匯業局”。2007年3月6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進入全新高速發展時期。郵政儲蓄銀行的總目標為“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係,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強化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韻功能”的要求,郵政儲蓄銀行確立了服務城鄉大眾,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逐步完善了城鄉金融服務功能。文中將目前郵政儲蓄銀行在“三農”領域的功能概括如下。
1.小額貸款等零售功能。從2007年3月掛牌到2009年12月末,郵政儲蓄銀行信貸資產達到3 880億元,其中小額貸款為637億元,個人商務貸款為309億元,個人住房按揭為319億元,這3項零售業務貸款達1260億元,另外2 200多億元是批發性貸款,其中,小額貸款在零售業務貸款中占比為51%。小額貸款是支持“三農”的利器,貸款中農戶的比例不斷增加。根據郵政儲蓄銀行貴州分行行長朱大鵬介紹,剛做小額貸款業務時,縣域的多一些,做完縣域這一塊之後,開始做農戶的,目前農戶的小額信貸量越來越大,占比已經超過了45%。做的過程中他欣喜地發現,農戶不良貸款率反而要比商戶低。另外,郵儲也在縣域中支持微型企業的信貸,這也為支持“三農”發揮了作用,縣域的小企業支持好了,就會增加就業,增加從農民手裡收購的農副業產品,更好地為農民提供服務。
插圖:
在特大自然災害面前,農行往往挺身而出,如“地震災區農民住房貸款”就是新開闢的一種“三農”個人金融產品,可見,農行至今承擔著部分政策性金融功能。
(二)郵政儲蓄銀行的主要功能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2007年3月掛牌成立的、由原來只吸收郵政儲蓄存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轉型而來的功能齊全的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組建,郵政網路是郵政儲蓄銀行生存和發展的依託,中國郵政辦理儲蓄業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經營郵政儲匯業務的“郵政儲金匯業局”。2007年3月6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進入全新高速發展時期。郵政儲蓄銀行的總目標為“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係,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強化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韻功能”的要求,郵政儲蓄銀行確立了服務城鄉大眾,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逐步完善了城鄉金融服務功能。文中將目前郵政儲蓄銀行在“三農”領域的功能概括如下。
1.小額貸款等零售功能。從2007年3月掛牌到2009年12月末,郵政儲蓄銀行信貸資產達到3 880億元,其中小額貸款為637億元,個人商務貸款為309億元,個人住房按揭為319億元,這3項零售業務貸款達1260億元,另外2 200多億元是批發性貸款,其中,小額貸款在零售業務貸款中占比為51%。小額貸款是支持“三農”的利器,貸款中農戶的比例不斷增加。根據郵政儲蓄銀行貴州分行行長朱大鵬介紹,剛做小額貸款業務時,縣域的多一些,做完縣域這一塊之後,開始做農戶的,目前農戶的小額信貸量越來越大,占比已經超過了45%。做的過程中他欣喜地發現,農戶不良貸款率反而要比商戶低。另外,郵儲也在縣域中支持微型企業的信貸,這也為支持“三農”發揮了作用,縣域的小企業支持好了,就會增加就業,增加從農民手裡收購的農副業產品,更好地為農民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