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蘭(中藥)

金線蘭(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線蘭,中藥名。為蘭科植物花葉開唇蘭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Chrysobaphus roxkburghii Wall.]和金線蘭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的全草。花葉開唇蘭分布於西南及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金線蘭分布於福建、台灣等地。具有清熱涼血,除濕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肺結核咯血,尿血,小兒驚風,破傷風,腎炎水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線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蘭目
  • :蘭科
  • :開唇蘭屬
  • :花葉開唇蘭、金線蘭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浙江藥用植物志》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金絲線、金耳環、鳥人參、金線虎頭蕉、金線入骨消、金線蓮、金錢草、金線石松、金石蠶、少年紅、小葉金耳環、麻葉菜。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入肺、肝、腎、膀胱四經。

功效

清熱涼血,除濕解毒。

主治

肺熱咳嗽,肺結核咯血,尿血,小兒驚風,破傷風,腎炎水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金線蘭30g,同豬肉(切勿帶骨)120g燉熟,沖入黃酒適量。每日服1-2次。分2d服完。(《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小兒急驚風:金線蓮3-9g,八角蓮3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花葉開唇蘭:陸生植物,高10-18cm。根莖匍匐,伸長。葉互生,莖下部具2-4葉;葉柄長4-10mm,基部擴展抱莖;基部呈鞘狀;葉片卵狀橢圓形,長1.5-3.5cm,寬1-3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上面黑紫色有金黃色脈網,下面帶淡紫紅色,弧形脈5-7條。總狀花序,疏生2-6朵花,花序軸被柔毛;花苞片卵狀披針形,淡紫色,長6-8mm,約為子房長的2/3,先端尾尖;花淡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中萼片卵形,向內凹陷,長6mm,先端鈍;側萼片長圓狀橢圓形,稍偏斜,較長而稍狹,先端稍尖,花瓣近鐮刀形,短於萼片並和中萼片靠合成兜;唇瓣2裂,呈“丫”字形,裂片舌狀條形,先端鈍,長約6mm,寬1.5mm,爪長5mm,兩側各具6條流蘇狀細條,基部具距,距長6-7mm,末端指向唇瓣,中部生有胼胝體。花期9-10月。
金線蘭:陸生植物,高4-10cm。根莖匍匐,長達4-5cm。葉互生,具柄,基部擴展抱莖;葉片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上面有細小鱗片狀脈網,有光澤,下面暗紅色。弧形脈5-7條,幼葉葉脈為金黃色,老葉葉脈呈橙紅色。總狀花序,具2-3朵花,花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cm;花淡紅色,中萼片圓形,先端急尖,外面被長硬毛,內面無毛,極凹,與花瓣粘合成盔,長7mm;側萼片卵狀長圓形,極偏斜,長8mm,先端急尖,外面被長硬毛,內面無毛;花瓣半卵圓形,極偏斜,長9mm,先端急尖;唇瓣深2裂,呈“丫”字形,裂片狹長圓形,先端鈍,長約5mm,寬0.3mm,爪長5-6mm,兩側具流蘇狀細條,距長約4mm,基部前方生有2個胼胝體。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花葉開唇蘭:生於闊葉林下陰濕處。分布於西南及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金線蘭:生於海拔200-1400m的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下枯枝落葉陰濕處。分布於福建、台灣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根莖較細,節明顯,棕褐色。葉上面黑紫色,有金黃色網狀脈,下面暗紅色,主脈3-7條。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被柔毛,萼片淡紫色。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有保肝、抗炎,鎮痛和鎮靜等作用。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肺結核咯血,糖尿病,支氣管擴張咯血,風濕病,類風濕病和泌尿道結石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平。”
《浙江藥用植物志》:“淡,微溫,有小毒。”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涼血,除濕解毒。主治肺結核咯血,糖尿病,腎炎,膀胱炎,重症肌無力,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毒蛇咬傷。”
《浙江藥用植物志》:“祛風濕,舒筋絡。”
《福建藥物志》:“主治咳血,支氣管炎,結核性腦膜炎,乳糜尿,血尿,泌尿道結石,小兒急驚風,小兒破傷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