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線蘇畫
- 主要線路:箍頭線、包袱線、聚錦線
- 常用:蘇式彩畫
- 藝術分類:古代中國建築裝飾藝術
- 時代:清代
簡介,發展,黃線蘇畫,
簡介
“金線蘇畫”是一種較為常用的蘇式彩畫,即畫中的主要線路,如箍頭線、包袱輪廓線,聚錦線等,全部瀝粉貼金。金線蘇畫是一種中等級的蘇畫形式。箍頭心和卡子多採用片金形式,包袱內的圖案繪製標準,也會較金琢墨式彩畫有所降低。清代中國建築藝術在裝飾藝術方面更為突出與明代簡單的井字格、柳條格、枕花格、錦紋格不可同日而語,它表現在彩畫、小木作、欄桿、內檐裝修、雕刻、塑壁等各方面。
發展
清代建築彩畫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畫的窠臼,以小木料攢聚成大材料,官式彩畫發展成為三大類:和璽、旋子和蘇式彩畫。詳細分析尚有金龍和璽、龍鳳和璽、大點金旋子、小點金旋子、石碾玉、雅伍墨、雄黃玉、金琢黑蘇畫、金線蘇畫、黃線蘇畫、海墁蘇畫等的區別。清代政府還組織編寫了多種具體工程的做法則例、做法冊、物料價值等有關建築的書籍作為輔助資料。彩畫工藝中又結合瀝粉、貼金、掃青綠等手法來加強裝飾效果,更使建築外觀顯得輝煌綺麗、多彩多姿。
黃線蘇畫
黃(黑)線蘇畫,主要線條均用黃線或墨線,不貼金。構圖與金線蘇畫基本相同,煙雲退暈不超過5層,箍頭內多為單色退暈。黃線蘇畫是建築常見而重要的裝飾手法。起源於清早期,是以中國北方旋子彩畫規制為框架,以江蘇民間彩畫紋飾圖案為內容,南北彩畫相結合的一種彩畫形式。清早期多為枋心式彩畫,清中期枋心式彩畫為主,包袱(袱子)式彩畫為輔;清晚期包袱式彩畫為主,枋心式彩畫為輔,併兼以海曼式蘇軾彩畫,顯示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