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草根,中藥名。為蓼科植物金線草Antenoron filiforme(Thunb.)Roberty et Vautier和短毛金線草A.neofiliforme(Nakai)Hara的根莖。金線草分布於山西、陝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短毛金線草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等地。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咳嗽咯血,吐血,崩漏,月經不調,痛經,脘腹疼痛,泄瀉,痢疾,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瘰癧,癰疽腫毒,燙火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線草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蓼目
- 科:蓼科
- 屬:金線草屬
- 種:金線草、短毛金線草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挖
- 毒性:無毒《本草拾遺》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海根、鐵稜角三七、鐵箍散、毛藥、水線花根、蓼子七、土三七、鐵拳頭。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
歸肝、腎、脾、心經。
功效
涼血止血,散瘀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咳嗽咯血,吐血,崩漏,月經不調,痛經,脘腹疼痛,泄瀉,痢疾,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瘰癧,癰疽腫毒,燙火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初期肺癆咳血:金線草根30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2.治久咳:蓼子七30g,胡頹葉9g,水煎服。咳嗽咯血加苧麻根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3.治血熱崩漏:蓼子七30g,薺菜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4.洽月經不調及痛經:金線草根250g,切細和雞或豬蹄腳2隻,加黃酒燉爛,去滓服食。每行經時服1次,約服2-3次。(《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5.治月經不調,經來腹脹,腹中有塊:金線草根30g,益母草90g。水煎,沖黃酒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6.治骨折:鮮金線草根適量,切碎,搗極爛,酌加甜酒或紅砂糖搗和,敷於患處,夾板固定。(江西《草藥手冊》)
7.治腰痛:鮮金線革根30-45g。水酒各半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8.治淋巴結核:鮮金線草根30-45g,玄參9-12g,芫花根3g。水煎,以雞蛋2個煮服。(江西《草藥手冊》)
9.治水瀉:水線花根30g,煎水服。每日3次。(《貴州民間藥物》)
10.治霍亂腹痛,蛇咬傷:金線草根,水酒磨汁內服,並外塗。(江西《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亦可泡酒或燉肉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汁塗。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金線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100cm。根莖橫走,粗壯,扭曲。莖節膨大。葉互生;有短柄;托葉鞘筒狀,抱莖,膜質;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15cm,寬3-6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有長糙伏毛,散布棕色斑點。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紅色;苞片有睫毛;花被4裂;雄蕊5;柱頭2歧,先端鉤狀。瘦果卵圓形,棕色,表面光滑。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短毛金線草:本種與金線草的主要區別為:葉先端長漸尖,兩面有短糙伏毛。
生長環境
金線草:生於山地林緣、路旁陰濕地。分布於山西、陝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短毛金線草: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等地。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味苦,小溫。無毒。”
《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性寒,味苦。”
《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苦、澀。”
《湖北中草藥志》:“淡,平。”
《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苦、辛,涼。”
《本草拾遺》:“主霍亂中惡,心腹痛,喉痹,蠱毒,癰疽惡腫,赤白游胗,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敷之亦佳。”
《花鏡》:“治湯火瘡。”
《四川中藥志》1962年:“散瘀行氣,消腫止痛。”
《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止血,解毒。治各種出血,解諸藥毒。”
《貴州民間藥物》:“除濕熱,止瀉痢。”
《全國中草藥彙編》:“涼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治吐血,肺結核咳血,子宮出血,淋巴結結核,胃痛,痢疾,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