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拾穗

金秋拾穗

《金秋拾穗》是當代作家白庚勝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6月。

該書對過往歷史傳統和地域文化進行記錄、研究和推廣,坦述作者對親情、鄉情、愛國情的獨特感悟及見解。在該書中,白庚勝談故人、談傳統、談歷史,但沒有拘泥於傳統、受限於時代,而依然傳遞的是現代觀念,表現的是現代情懷,抒發的是現代情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秋拾穗
  • 作者:白庚勝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20萬字
  • 首版時間:2021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金秋拾穗》收錄散文24篇,書寫了作者對過往人生的追憶、懷戀、思考。書中的許多篇章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社會和人民民眾的生活,彰顯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依戀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作品目錄

屋後海棠
燈火記憶
歲寒青牛
尋訪文明博物館
清明時節
肯亞並不遙遠
感念聶耳
悠悠姑嫂塔
東京塔遐想
游玉峰寺隨想
泰山手杖
雪茶
又見黑澤
筑波一片師生情
難忘的追思
永遠的亮中
回家的路
從“口袋底”到“網袋口”
羊年說羊
甲申話猴
花馬故地祭馬魂
鐘敬文最後的日子
人民文化鐵肩頭
一代宗師 文德垂範

成書過程

白庚勝在多年詩歌創作、遊學歷省、組織採風、執掌文化工程、主持學術出版、參加全國政協活動之餘,寫了一些散文發表于海內外文學報,且引發良好反響,有一定的積累。白庚勝於2020年夏天開始選編散文集《金秋拾穗》,交予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在該書中,白庚勝喜歡通過某個點放大認知,進而對歷史進行追溯;通過詳實豐富的記述,探討事實的內涵脈絡,得出符合歷史邏輯的結論。例如他在《從“口袋底”到“網袋口”》和《回家的路》等文章中,對麗江和納西族的歷史進行描述,使人們對於麗江的地方史和納西族的民族史的來龍去脈與人物風情得以較全面了解,詳實的資料和可信的觀點令人信服。而在《尋訪文明博物館》中記述他參觀加拿大國家博物館時,他同樣用廣博的知識向人們展示出古老的美洲人口遷移史、加拿大史、印第安史,乃至殖民史。在《東京塔遐想》中,他對於中日歷史觀點的陳述,則另外體現出一番深刻情懷。
在該書中,白庚勝談故人、談傳統、談歷史,貫通古今,不掉書袋,令人感受不到陳舊落後,只感到內容和觀點是新鮮的,是現代人的視角、現代人的觀點和現代人的結論。在《悠悠姑嫂塔》里,他對福建石獅市的古今新舊作出對比,從而盛讚石獅市在新時期所取得的輝煌成績。當他的家鄉麗江市由“口袋底”變成“網袋口”後,他更是對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充滿感激驕傲之情。他站在新時代回眸歷史,立足新時期審視傳統,定位新形勢認知時局,展示出美好的理想情懷,充滿時代的豪邁感。
《金秋拾穗》中有許多民間傳說或神話,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在《難忘的追思》中,讀者可以從伊藤清司先生口中了解東巴文化中眼睛符號的含義,在納西族的《創世記》中,有許多單眼、雙眼、多眼、橫眼、豎眼的知識,眼睛數量越多表示智慧越多,而形狀越橫表示越善良。在《羊年說羊》中,可以獲知納西族原是古羌後裔,而與羌族崇尚山羊不同,納西族崇尚綿羊。羊對於納西族之重要性不僅限於生產對象、生活來源,它還是生命之本、審美對象、族群標誌,具有圖騰意義。另外,納西族中羊統稱為“次余”,其中山羊稱為“次”,綿羊稱為“余”。於是,在納西族的稱謂中,將祖先稱為“余”,男祖稱為“余阿善”,女祖稱為“余阿祖”,將岳父稱為“余噴”,將岳母稱為“余每”,等等。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金秋拾穗》
2021年6月
寧夏人民出版社
978-7-227-07451-9

作者簡介

白庚勝,1957年2月14日出生於雲南麗江一個納西族農民家庭。文學博士。曾任中國社科院民族文所副所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紀實文學學會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