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祖山

金祖山

房山金祖山風景區,位於房山區車廠村至龍門口一帶的雲峰山下,距市區48公里。雲峰山又稱九龍山,因其有九條山脊如九龍奔騰而得名。內有國家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金陵遺址和國內僅存的景教遺址元代十字寺等文物古蹟,金祖山海拔1080米,山頂擁有背景極為少見的空中草原。另外,景區內的九龍煜泉及易游九龍鄉舍是融合住宿、娛樂、垂釣為一體的度假村,餐飲所有食材全部從景區內原住民家中採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祖山風景區
  • 森林公園級別:AAA
  •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區
  • 管理單位:北京九龍煜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金陵簡介,十字寺簡介,地圖信息,

金陵簡介

房山金陵位於房山區周口店鎮車廠村,坐落在大房山系九龍山下。大房山金陵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皇陵,也是北京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帝王陵。然而,金陵命運多舛,由盛而衰,屢遭損毀。
金天德四年(1152年)冬,金海陵王完顏亮力排眾議,毅然遷都於燕、遷陵大房山。金陵經金海陵王、世宗、章宗、衛紹王、宣宗60年營建,形成面積約60平方公里,總計葬有17位皇帝的大型皇家陵寢。
明末,女真人後裔滿族人的後金政權也就是後來的清王朝在女真人的發祥地東北崛起,屢次打敗明朝軍隊,薩爾滸之戰和錦州之戰,明朝軍隊一敗塗地,明熹宗朱由校惑於迷信,認為是滿人的祖陵大房山王氣太盛的緣故,所以,天啟元年(1621)罷金陵之祀,二年(1622)拆毀金陵,僅有陵區行宮磐寧宮,由於已 改為佛寺而倖免。天啟三年,為了震懾金陵的“王氣”,在金陵的原址上修了許多關帝廟。因民間曾有“氣死兀朮,笑死牛皋”之說,便在完顏宗弼(金兀朮)墓上 還有一座“皋塔”(現已被毀)。清定鼎中原後,大房山金陵受到清統治者的重視。清順治三年(1646),清世祖派禮部官員視察金太祖睿陵、世宗興陵,“修其頹者,俾規制如初”。

十字寺簡介

《一五五○年前的中國基督史》記:"十字寺環境幽雅,地處三盆山麓,在房山縣西北六七英里,在北京西南西約四十英里。靠近廟有一條小河,門上橫書--古剎十字禪林。"1919年7月哈丁先生在《新中國評論》(321頁)上第一次報導了這個寺及其基督教寺名。另據《中國基督教年鑑》(12期186頁)記:"1931年9月6日,日本人在華北房山縣城十八里之山上,發現景教古碑。"當局為了保護文物,同年12月將其中的兩塊十字石雕運往北京博物院收藏。1936年"文物南遷"時,又運往南京博物院。1997年,北京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房山區文物保護協會,為全面考證十字傳世遺物,派人到南京博物院造訪,發現南京博物院展廳中展示著"房山縣元代景教十字石雕"一塊。石雕共兩塊,另一塊在庫房中存放。經查閱《南京博物院珍藏》一書,第78頁記載著這兩塊十字石雕。石雕為漢白玉大理石雕刻,高68.5厘米,寬58.5厘米,厚58厘米,石雕花紋精美,十字清晰。其中一塊石雕正面上方為十字,下側刻有敘利亞文,據專家認定為:"仰望他,寄希望於他"的意思。石雕右側一面刻一束菊花,左側一面刻一束冬青草。另一塊石雕正面有十字,無敘利亞文,有兩顆桃形的心相對望。兩塊石雕上端均呈凹字。經分析,認定為原北京房山景教十字寺坐北朝南十字寺正殿東南和西北角的兩塊抱柱基石。
十字寺,是中國發現的唯一比較完整的景教寺院遺址,殿宇已毀壞,其遺物尚有寺廟地基,五間,坐北朝南;一棵古銀杏樹枝繁葉茂,樹圍5.24米,樹高約30米,一棵柏樹依附於樹下,古銀杏樹左側10米遠處另有一棵3米多高的小銀杏樹,挺拔茂盛,似有競生之態勢;寺院內有漢白玉石碑兩通,一為遼碑,碑正面上方橫書:"三盆山崇聖院碑記",碑高204厘米,寬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為元碑,碑額頂端圓球內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條石雕雲龍,正中刻有"敕賜十字寺碑記",碑高307厘米,寬92厘米,厚20厘米,碑附近還有漢白玉雕刻的龜趺石兩個,石柱礎4個,柱礎邊長78厘米,高20厘米,柱礎上刻有葵花圖案,花盤平整,直徑54厘米,花盤周圍刻有花瓣16個,花瓣上刻有團狀雲紋;另有直徑48厘米的圓柱礎一個。由於北京房山十字寺及其碑刻遺物在中國大陸是獨一無二的,其宗教文化價值人文價值無與倫比,所以這處原是房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破格提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車廠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