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苗寨

金珠苗寨

金珠寨原名“俺家寨”,位於重慶市秀山縣梅江鎮內,距縣城27公里,平均海拔600餘米,全村70%左右為苗族,是苗族聚居的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珠苗寨
  • 地理位置:重慶市秀山縣梅江鎮
  • 人口:1495人
  • 屬性:民俗文化村
  • 民族:苗族為主,土家族,漢族
  • 節慶:四月初八苗王節
概況,歷史發展,“趕棒棒豬”習俗,苗語傳承,地理位置,

概況

金珠苗寨位於秀山縣梅江鎮南部,距縣城27公里,平均海拔600餘米。全村70%左右為苗族。金珠苗寨民族氣息濃厚。百餘年來,這裡的苗民一直沿襲著自己民族的民居風格、傳承著自己的文化。這裡是重慶市唯一完整保留苗語的村寨,村民內部交流仍用苗語。村里還保留了較原始的人生禮儀。還有建築、榨油、竹編等傳統工藝。走進金珠苗寨,就能看見一棟棟吊腳樓依溪坐落,掩映於茂林修竹間,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環境宜人。“深山人不覺,全村都在畫中居。”有人這樣描述民族村優美的環境。
清涼指數: ☆☆☆
交通便利指數: ☆☆☆☆
景觀指數 :☆☆☆

歷史發展

在古代,金珠苗寨石姓、吳姓、麻姓的祖先生活在梅江鎮的大山中。
明末清初,朝廷“趕苗拓業”,金珠苗寨人被趕到了貴州省松桃縣一帶,100年後,經過千辛萬苦,才又回到梅江鎮,到現在的金珠苗寨住下,繁衍生息。
如今,俺家寨已經更名為金珠苗寨,全村共有1000餘人,其中200餘人仍保持苗語交流。
2012年金珠苗寨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5年被重慶市民宗委評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金珠苗寨還是重慶文理學院確定為研究生科研教學實踐基地、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試驗學校;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記住鄉愁》欄目對金珠苗寨進行了特別報導;
2015年5月完成拍攝央視十套社會類專題紀錄片《苗繡記錄》;
重慶衛視《紅岩本色》欄目對金珠苗寨進行了專題報導。

“趕棒棒豬”習俗

金珠苗寨與周圍漢族的風俗不同,每年四月初八是他們的節日。
在這個日子裡,他們除了殺豬宰羊,置辦過節的食物外,還要進行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趕棒棒豬”。
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故事。傳說,在清朝,苗族中有人被殺死,族人要求官府秉公辦理,卻並沒有得到公平裁決,只賠償了一頭豬。
族人回到寨里,感到特別悲傷,就用木棒打死了那頭豬,與大家分享。於是,有了“趕棒棒豬”的習俗。
除每年的四月初八,金珠苗寨在族人逝世後,同樣要“趕棒棒豬”為死者送葬。

苗語傳承

不管是湖北省高羅鄉茅坡營村,還是金珠苗寨,在民族大融合中語言及習俗都受到了影響。茅坡營村現今只有30餘人會講苗語,而金珠苗寨也不足200人。
與茅坡營苗語學校相比,金珠苗寨的梅江民族國小人數卻越發展越多。學校學生已達270餘人。
對於苗語的傳承,苗族家庭生下小孩,首先教的是苗語,在長到幾歲後便既教苗語,又教漢語。苗族家庭平日裡也都是用苗語對話。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