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2年,金牛洞遺址陳列館開始籌建。
1992年9月,金牛洞遺址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
1998年4月,金牛洞遺址陳列館成立金牛洞遺址保護所。
建築布局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占地面積1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建築,陳列展廳面積400平方米。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主體建築坐南朝北,為單層框架結構,分陳列展廳、文物庫房、辦公用房等三部分。《金牛洞古礦冶陳列》展陳形式由九鼎文化創意雕塑公司設計製作,主要內容為:展示銅陵古銅礦礦冶歷史,分《古礦井》《出土遺物》《采冶鑄》等3個部分。按照采冶鑄順序,歷史文獻資料等的展示采冶場景。金牛洞遺址陳列館入口處正中就有一座重達2噸的銅牛雕塑,花崗岩基座上刻有原文化部長
朱穆之先生題寫的“金牛洞古採礦場”七個嵌金大字。西側為寬敞的停車場,北面是遺址陳列館,西南面沿相思河岸建有題詞廊和銅陵地區礦物岩石林。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地民眾不斷在金牛洞露採鐵礦,結果洞毀山平,進而金牛洞凹陷成了一個巨大的橢圓形採礦場。四周有92根水泥立柱,用古銅色鐵鏈相連。北坡設定有空中走廊,沿著蜿蜒的階梯向下,便可以目睹貼近懸壁上的採礦井巷,領略古遺址曾經的場面。遠遠望去,古礦井的結構由豎井、平巷、斜井都是木支撐結構,有半框式和方框式,礦井上散落著鐵鋤、竹筐等採掘工具。金牛洞遺址陳列館是鳳凰山古銅礦群的代表性遺址,經數次考古挖掘,發現了大量古礦井遺蹟以及各類生產生活工具,再現了古代工匠採礦的場景。從清理出的古代採礦井巷結構和採掘生產工具、陶製生活器皿來看,金牛洞遺址的年代始於春秋,下限不會晚於西漢。金牛洞遺址陳列館遺存豐富,場面壯觀,不僅是古銅都銅陵礦冶歷史的一個見證,也是我國有一定代表性的一處重要古銅礦遺址。
館藏文物
綜述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古礦井出土文物60餘件,其它的藏品來源主要有考古發掘、社會捐贈、徵集(購)等,藏品的類別有青銅器、鐵器、陶器等,藏品統計館藏文物已達100餘件,其中國家三級文物14件。重要的藏品有採礦工具、冰銅錠等。截至2019年末,金牛洞遺址陳列館的藏品數量為3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5件/套。
主要藏品
| |
| |
| |
| |
保護措施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的庫房面積為20平方米,設1個保險柜,配備了1台立櫃式空調,並建立健全一系列規章制度,《展廳、庫房安全保衛制度》《遺址防火、防盜制度》。
文化活動
宣傳教育
1992年8月,金牛洞遺址陳列館與銅陵市政協文史委編輯出版《中國古銅都銅陵礦冶專輯》政協文史資料第七輯。
1996年10月,金牛洞遺址陳列館編輯出版了《銅都文物》等書籍。
學術研究
1993年,金牛洞遺址陳列館召開金牛洞古礦井保護專家論證會,有效解決圍岩滑坡、遺址排水等問題,加強對古礦井的科學研究。
1988年起,金牛洞遺址陳列館對古礦井坑木進行防腐蝕、霉變研究。
所獲榮譽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AA級旅遊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機構設定
張國茂(1992~至今)。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是全民所有事業單位。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的經濟來源為自收自支、市財政保護經費。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設有保衛部、辦公室。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的事業編制數為3人。中級1人。初級2人。臨時聘用2人,主要為安全保衛人員和保潔人員。
金牛洞遺址陳列館的年接待觀眾人數約1萬餘人次。
參觀信息
地址
安徽省銅陵縣順安鎮鳳凰行政村境內。
開放時間
8:00——17:00(周一閉館)。
票價
5元。
交通指南
公交:8 路車,銅陵到鳳礦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