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剛

金澤剛

金澤剛,男,博士,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特聘研究員,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專欄評論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澤剛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金融經濟學與司法制度
  • 職務: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社會兼職,研究領域,獲獎與榮譽,出版著作,發布論文,

人物經歷

2001-2003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後;
1996-1999年,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1986-1990年,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
2002年通過國家首次統一司法資格考試。
2012年8月至今,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
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1999年7月博士畢業後分配到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始從事審判工作;
(其中,2001年初進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證券市場監管與訴訟救濟”的課題研究,2001年10月晉升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03年12月完成博士後課題出站。)
1990年至1996年,湖北省司法幹部學校,從事法理學、行政法學和刑法學教學工作。

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特聘研究員,南方都市報專欄評論員。

研究領域

刑法學;犯罪學;金融經濟學與司法制度。

獲獎與榮譽

1.1998年7月,論文《城市——家庭——青少年犯罪》獲得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七屆學術研討會三等獎;
2.1999年5月,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博士);
3.2003年1月,專著《犯罪既遂的理論與實踐》被評為“上海市法學會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4.2005年2月,《犯罪原因與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給我們的一點啟示》一文獲得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二等獎。

出版著作

1.任副主編撰寫了《刑法學》(網路教育法學專業系列教材)第四、五、六、十一、二十、二十一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2.參與撰寫了《刑法學總論》第十章,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3.參與撰寫了梁國慶主編的《國際反貪污賄賂理論與司法實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等。

發布論文

已發表法學論文百餘篇,其中CSSCI論文(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八篇)三十多篇。
主要論文如下(按時間順序,主要列舉1997年以來發表的論文):
*1.《論我國刑法中的聚眾犯罪》,載《法商研究》1997年第5期(與人合作),該文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法)1998年第2期收載。
2.《論懲治黑社會犯罪的刑事立法》,載《法學評論》1997年第6期。
*3.《論轉化犯的構成及立法例分析》,載《山東法學》1998年第4期,該文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法)1998年第10期收載。
4、《論印度反腐敗的法制歷程及其啟迪》,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
*5.《若干個罪的罪過性質問題研究》,載《中國刑事法雜誌》1998年第6期,該文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法)1999年第3期收載。
6.《城市化進程中的家庭與青少年犯罪》,載《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1期。
7.《對犯罪目的與目的犯的探討》,載《山東法學》1999年第2期。
8.《法定刑的立法原則與新刑法中法定刑的立法缺陷探微》,載《法學評論》1999年第2期,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8年第3期部分轉載。
*9.《結果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態研究》,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3期。該文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法)1999年第7期收載。
*10.《行為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態研究》,載《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該文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法)2000年第1期收載。
11.《論我國刑法中的情節和情節犯》,載《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6期。
12.《沉默權的限制與限制的沉默權》,載《訴訟法論叢》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13.《論定罪情節與情節犯》,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法)2000年第5期收載。
14.《對沉默權的理性呼喚》,載《政治與法律》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15.《對貪污罪的比較研究》,載《犯罪研究》2000年第1期。
16.《利用色相取得建築項目是否屬於商業賄賂》,載《經濟與法》2000年第2期。
17.《包更生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沒收假幣案》,載《判例與研究》2000年第3期。
18.《城市化進程中的網路犯罪及其防治》,載《犯罪研究》2000年第4期。該文在2000年第九屆中國犯罪學年會上獲得較高評價。
19.《搶劫殺人案的定性問題》,載《法律適用》2000年第9期。
20.《犯罪既遂的構成要件齊備說及其評述》,載《當代法學研究》2000年第2·3期。
21.《論死刑緩期執行的司法適用》,載《犯罪研究》2000年第6期。
22.《發回重審案件是否適用抗訴不加刑原則》,載《法學》2001年第1期。
23.《關於懲治故意傳播愛滋病行為的立法建議》,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1年第1期。
24.《行政案件之法律審與事實審辨析》,載《政治與法律》2001年第1期。
25.《張燁等強姦、強制猥褻婦女案》,載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主編的《刑事審判參考》2001年第9輯,法律出版社出版;
26.《陸某某、張某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案》,載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主編的《刑事審判參考》2002年第5輯,法律出版社出版;
27.《操縱證券交易價格行為的認定及其法律責任》,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28.《結果加重犯的結構及其未遂形態問題》,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2期 。
29.《共同強姦和強制猥褻婦女案評析》,載《政治與法律》2002年第2期。
30.《網路犯罪及其防治對策前瞻》,載《犯罪研究》2002年第2期。
31.《法院變更指控罪名觀念誤區與合理選擇》,載2002年8月26日《人民法院報》(時代特稿)。
32.《操縱證券交易價格行為及法律責任》,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33.《內幕交易的經濟分析與法律規制》,載《法商研究》2002年第4期(第二作者);
34.《罪刑法定原則適用的基本問題》,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
35.《對未遂犯處罰範圍的新思考》,載趙秉志主編的《刑事法實務疑難問題探索》,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內月出版;
36.《刑法中“委派從事公務”的學理分析與司法認定》,載《法學》2002年第9期;
37.《一起利用偽造觀光券實施的職務侵占案》,載《人民司法》2002年第10期;
38.《應對有組織犯罪的刑事立法與防治對策思考》,載《法治論叢》2002年第4期;
39.《罪刑法定原則司法化的三個觀念問題》,載《法學》2003年第1期(合作);
40.《發回重審與抗訴不加刑原則關係論》,載《法律科學》2003年第3 期;
41.《試論私分國有資產罪的司法認定》,載《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1期。
*42.《打擊證券犯罪的價值選擇和現實思考》,載《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四期,並被人大報刊資料中心(刑學)2004年第12期轉載;
43.《日本行政犯性質的學說及其評析》,載《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6期;
44.《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監事會及其關係新論》,載《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45.《死罪原因與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給我們的一點啟示》,載《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第1期;
46.《補訴·補判·補刑——從訴訟期限制度看刑事法的謙抑精神》,載《法學》2005年第7期;
47.《有關賣淫犯罪的疑難問題新探》,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48.《行政犯立法構想新論》,載《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6期。
49.《論共犯關係之脫離》,載《法學研究》2006年第2期;
50.A New Probe into the Criminal Liabilities for the Intentional Spread of AIDS ,CHINAN LEGAL SCIENCE,2005.(《中國法學》2005年海外版)。
51.《沉默權與如實回答義務的衝突與選擇》,載《華東刑事司法評論》第5期;
52.《司法權威:從理想到現實的回歸》,載上海市法學會編《專家學者談司法權威》,文匯出版社2004年出版;
53.《死緩制度的中外淵源及歷史發展》,載《中西法律傳統》(第四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所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54.《讓地方執法的暴力衝動遠離和諧社會——法治視域下的“當場擊斃”》,《法學》2007年第7期
55.《對“紙箱餡包子”事件的刑法考量》,載《上海法學研究》2007年第5期。
56.《教師侵害未成年學生性犯罪案件的犯罪學思考》,載《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57.《貪污房產案件的定罪問題與思考》,載《法學論壇》2008年第1期。
58.《也談檢察監督制度為什麼受質疑》,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59.《西豐事件還需法律亮劍》,載《檢察風雲》2008年第3期“專家視點欄目”;
60.《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年第3期。
61.《論仇富引發犯罪的原因及對策思考》,載《東方法學》2008年第5期。
62.《愛滋病人犯罪與相關法律制度之完善》,載《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4期;
63.《貧困與犯罪問題——以農民工犯罪為視角》,載《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5期;
64.《媒體誹謗與權力造罪》載《法學論壇》2009年第2期。
65.《公司高管犯罪的現狀、成因與對策思考——以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犯罪為例》,載《社會科學》2009年第9期。
66.《“尊龍名社”案之憂思——關注網路網羅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年第2期;
67.《上市公司高管犯罪問題研究》,載張育軍等主編:《證券法苑》(第2卷),2010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68.《以刑制罪的學理闡釋》,載《政治與法律》2010年第7期。
69.《從國外立法看我國破產犯罪的修改完善》,載《經濟刑法》第9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70.《對刑訊逼供原因的再認識——兼論辦案人員素質不高導致刑訊逼供的命題》,載《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71.《商業賄賂犯罪的特徵、成因與防治對策新探》,載《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5期。
72.《網路遊戲與青少年犯罪問題》,載《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年第6期。
73.《警察防衛新論》,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74.《為何同案不同判》,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載2011年第2期。
75.《酒駕犯罪的立法背景和構成要件分析》,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76.《論刑法中的多次犯罪》,載《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第7期(合作)。
77《論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幾個問題》,載《審判研究》2011年第2輯,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78-80.《法制日報》(北京)三篇(法制日報思想部落):
(1)《用法律破解“達文西之謎”》(2011年8月3日)(2600字);
(2)《對“牛”案的法律追問》(2011年11月2日)(2200字);
(3)《用法律溫暖“社會冷漠症”》(2011年11月16日)(2500字)
81.《民間網路反腐現象的法律思考》,載《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