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剪紙是江蘇省金湖縣的特色剪紙藝術,是造型簡潔誇張,繁簡疏密恰當,裝飾質樸合理,連線巧妙美觀,是寫實與變形的和諧統一,經過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趣造型而演化成的一種審美藝術。它集裝飾性、觀賞性、知識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價值。
2011年入選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湖剪紙
- 地理標誌:江蘇省金湖縣
- 批准時間:2011年
- 非遺級別: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樣式,特色,
歷史
金湖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古籍記載,北宋年間寶應湖西,即今天的金湖地區就有剪紙花、賣花樣的藝人出現。其中不乏高超藝人,能手背身後盲剪各樣花飾,堪稱絕技。金湖位於江蘇中部,地處南北文化交匯中心。金湖剪紙既有南方剪紙的精緻、細巧,也有北方剪紙的粗獷、豪放,圖案誇張,意蘊傳神。千百年來,金湖剪紙靠口傳心授,在民間世代相承,並吸收其他藝術之長,顯現出了自己“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巧”的獨特藝術風格,成為金湖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1982年金湖縣就有11幅剪紙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剪紙藝術展覽會,參展並被收藏,受到專家的讚譽。在民間有影響的剪紙作者有紀費氏、丁育蘭、王素玫、智曉君、王桂林、吳中業、張賢英等。
201年入選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美術項目。
樣式
金湖剪紙形式多樣,品種繁多,在民間生活方面,用途非常廣泛。其一、刺繡花——就是貼上在鞋頭、衣帽、肚兜等服飾上,為刺繡所用的剪紙圖案,又稱“花樣子”。其二、喜慶花——就是婚嫁時貼上或裝飾在門窗、牆壁、器物上的剪紙圖案,又稱“嫁妝花”。其三、禮儀花——過去每逢壽誕、生子、喬遷、開市,親友饋贈禮物時貼上在禮品上的剪紙圖案。其四、門彩花——春節時貼、掛在門楣、窗戶、梁頭、神龕、燈籠上的刻紙圖案。其五、祭祀花——老人歸天做齋或寺廟舉行法會時,用於喪葬、祭祀、宗教儀式中的剪紙圖案等等。
特色
金湖剪紙口授手傳,代代相承,主要套用於節慶、婚喪、宗教、祭祀等領域。民間從事剪紙的多為婦女,分為兩支隊伍,一支是為宗教、祭祀服務的,他們的作品帶有濃烈的宗教色彩,隨著時代的發展,習俗的改變而自行消失;另一支是為節日、喜慶服務的,通過吉祥喜慶的圖案,以抒發自己的情感,烘托節日氣氛,表達美好的願望,滿足人們自身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得以傳承和發展。
金湖剪紙在創作一副作品前先要構圖畫樣,然後蒙在色紙上進行剪刻鏤空,最後揭去樣稿經過加工整理,一副作品便完成了。刀法做到:線如鬍鬚,尖如麥芒,缺如鋸齒,方如青磚。總體應達到構圖誇張、技法精細、形神兼備的要求。傳統剪紙藝人技法嫻熟,一般無須畫樣,早已成竹在胸,隨手取過一張紙,只見剪刀龍飛鳳舞,頃刻即成,令人稱奇。
2000年《金湖民間剪紙藝術》300電話卡一套四枚,分別為“歸漁圖”、“祖國在我心中”、“編花籃”、“錦鄉”,均選自金湖縣陸功勳的剪紙藝術作品。這是全國發行的第七套300電話卡,面值160元,發行量共330萬套。
2009年金湖剪紙作品展在美國波士頓落下帷幕,展示金湖湖上風景、農家生活、舞蹈雜技等現代畫面的剪紙作品展吸引了大量美國觀眾,受到了很高的評價。
以往金湖民間剪紙大多表達飛禽走獸、珍奇動物、花鳥蟲魚、戲劇人物、京劇臉譜、神話傳說等,80年代後金湖剪紙表現手法更具現代元素,顏色更加柔和平淡,尤其以書畫名家陸功勳創作的彩膜剪紙,被稱讚為綻放在水鄉的一株藝術奇葩。此次展出的50多幅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活潑的金湖剪紙作品吸引了大量美國觀眾,受到了很高的評價,這些剪紙作品均以高價售出,被美國剪紙愛好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