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閘

金水閘

金水閘始建於1933年,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水閘路93 號。武漢市江夏區金口因位於金水河注入長江處而得名。掌控著上游的斧頭湖、西涼湖、魯湖。保障著鹹寧沿江三縣和江夏區的水安全。它的主要任務是抽排澇水,現在也有抽污水的任務。一代名艦中山艦即沉沒於附近江面,新建的中山艦博物館也位於此地。

2019年4月12日,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水閘
  • 位置:武漢市江夏區
  • 建成時間:1935年3月
  • 提名者:蔣介石
金水閘,所獲榮譽,修建作用,

金水閘

沒有想到,1935年春,蔣介石在此題詞的“金水閘”三個字還在,被刻在白色的大理石上,鑲嵌在閘門旁邊的一塊巨大石碑上。背面鐫刻著當時全國經濟委員會的紀念碑文。研究近代經濟史、水利史、審計史的學者,次碑具有重大價值。
從史料上看,金水閘——1935年3月建成於金水河下游禹觀山(禹觀山就是現在的金口電排站,相傳大禹治水曾路過金口,登臨此山,俯視江河水勢。山以人系,得名禹觀山)。金水閘因排泄金水流域之水而故名。在上世紀30年代是湖北省最大的排水閘,為民國時重點工程項目,也有人說是國民政府修建的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耗資90萬美元,2002年當地政府重新修建的金水閘,耗資800萬元人民幣,耗資也比較接近。

所獲榮譽

2019年4月12日,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主要遺存:閘體、卷揚式手搖啟閉機、金水堤;紀念碑、蔣介石題額;建設紀略、歷史照片
入選理由:近代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民國時代唯一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至今保護得最好的近代大型水利工程;融匯了多國水利專家的智慧(美國人史篤培任總工程師,奧地利人任工地總監,閘門由英國公司設計,荷蘭人參與審查計畫),鋼材由德國、比利時提供,啟閉設施由荷蘭、英國製造。

修建作用

據江夏水利局的有關檔案記載,金水堤、金水閘修建以前,每逢洪水,江水就會出現倒灌,沿金水河而上,現在的范湖鄉、法泗鄉、馬鞍山鎮、河垴鄉以及臨近的嘉魚縣和蒲圻市的部分地區幾成一片澤國,幾百萬居民在洪水的肆虐下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鑒於此,蔣介石下決心修建了眼下這一在當時稱得上是巨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完工以後,洪水沿金水河倒灌的現象被徹底根絕,並且每逢澇災,堤內的積水通過金水閘的幾台巨型水泵被及時地排到長江中,自此,金水河兩岸的黎民百姓避免了年復一年的洪澇之苦。
此閘醞釀於1924年秋,竣工於1935年3月,歷時11年。在中國的近代水利史上,金水堤和金水閘都較為著名。
當地人說,其建設融合了當時世界專家的智慧:美國人任總工程師,奧地利人任工地總監,閘門由英國公司設計,荷蘭人參與審查計畫,最後蔣介石為它親自題額。它隔離長江與金水河,讓江水不會倒灌,從而起到灌溉、排洪的作用。至今,金水閘仍在發揮作用。只不過原來的閘門不用了,成為古董,在50米之外,修了新閘,涵洞還在用。當地人說,文革時期在蔣介石的題詞上抹上石灰,才得以完好地保留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