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灣

金斗灣

坦洲地處中山邊陲,素有“金斗灣”、“小澳門”的美譽,是南方水鄉地區的鹹水歌、高棠歌的發祥地,其優美的自然水鄉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水鄉民俗風情,使這座古老的鎮區煥發出無限魅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斗灣
  • 地理位置:中山邊陲
  • 榮譽:金斗灣”
  • 說明:高棠歌的發祥地
金斗灣發展歷史,金斗灣的故事,

金斗灣發展歷史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就採取了獎勵開荒、實行屯田和興修水利等發展家業的政策。在農業的帶動下,紡織,制瓷、採礦業等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明朝建立後,香山的建置又有了變動。洪武十四年,香山縣改鄉為坊或都:仁厚鄉分為仁厚坊和良字都,德慶鄉改為龍眼都,永樂鄉改為得能都,長樂鄉改為四字都,水寧鄉改為大字都,豐樂鄉改為谷字都,長安鄉改為恭常都,寧安鄉改為大欖都,古海鄉改為黃旗都,潮居鄉改為黃梁都,共設定11個坊、都。

金斗灣的故事

由於珠江的天然淤積,加上多年的圍墾,香山的耕地面積不斷增長。西海十八沙和東海十六沙早已“圈築成田”。金斗灣的海岸線也向南後退,著名的金斗鹽場也漸漸變成農田。《金斗灣的故事》,就是反映這一時期的民間傳說:
古時候,金斗灣的海邊住著一個看牛仔,他小時候父母雙亡,只有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那時候,金斗灣還沒有一條能夠直通大海的河道,一遇大雨就被水淹設,積淤也無法排出,農民的日子簡直過不下去了。一天晚上,老神仙託夢給他,對他說,你的老牛是神牛。明天大清早,你就把牛掛上犁,然後朝大海的方向趕去。要注意,一直往前走,不要回頭,也不要歇息,這樣,牛犁出的犁道,就會變成一條大河。你若完成這項為民造福的大事,他日我就保你為“王”!
第二天清早,看牛仔興致勃勃地趕牛朝大海的方向犁去。但他生性懶惰,沒幹多久就嫌累,為了儘快趕到海邊,也不願把犁深深地壓進土中,而是拚命鞭牛,希望牛走得越快越好。老牛被打怕了,每逢鞭影晃動,軀體就往旁邊一閃,結果把犁道變得彎彎曲曲,忽深忽淺,沿途還拉下一堆堆的牛糞。看牛仔越累越急躁,將近到達海邊時,發狂地用力鞭牛。牛實在抵受不了,負痛掙脫牛繩,一路狂奔,最後跳進了大海中,化為海中的島嶼。就這樣,看牛仔沒能完成神仙交給他的任務,九十九彎的河道並不能把積水有效排出,相反,一堆堆的牛糞轉眼變成小土丘,反而把水道堵住了。從此,金斗灣年年水患,一直為害到20世紀的大辦農田水利時才得以徹底清除。於是,看牛仔終於當不成“王”,只在民間留下了一個渾名,叫做“牛仔王”。
金斗灣的傳說,實際上是“開天闢地”傳說的香山版。它只能出現在從魚鹽為主轉向農業社會的明初。它同時也說明元末農民大起義在民間的深刻影響之一,就是對傳統的“天授神權”觀念的蔑視:既然牧羊娃朱元璋可以做皇帝,金斗灣的看牛仔為什麼不可以也當一回皇帝過過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