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微山之戰

金微山之戰

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稽洛山之戰的第二年,南單于上書請求再擊北匈奴。於是中郎將耿譚遣部將監護南匈奴左右部騎兵8000人,出雞鹿塞,抵涿邪山,留下輜重,兵分兩路襲擊北單于:左部向北繞過西海,進至河雲(今蒙古吉爾吉斯湖西南)以北;右部從匈奴河(今蒙古拜達里格河)

向西繞過天山,南渡過甘微河(今蒙古札布汗河)。兩軍會合後,乘夜圍攻北單于北單于大驚,急率精兵千餘人迎戰。激戰中,北單于負傷落馬,僅領輕騎數十人逃走,所部8000人被殲,數千人被俘。北匈奴勢力更加衰弱。

基本介紹

  • 名稱:金微山之戰
  • 地點:蒙古
  • 時間:公元90年
  • 參戰方:東漢、匈奴
  • 結果:東漢獲勝
  • 參戰方兵力:東漢8000人
    匈奴8000人
  • 傷亡情況:匈奴 死亡8000人
  • 主要指揮官:東漢:耿譚;匈奴:北單幹。
戰爭原因,簡介,

戰爭原因

東漢取得攻滅北匈奴的勝利,其根本原因在於東漢王朝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是為保衛北部邊疆的安寧,統一中國北部而進行的戰爭。其次,雙方國力相差懸殊。東漢經光武中興以來四、五十年的恢復、發展,出現了國富兵強的殷盛局面,國力增強,為戰爭準備了較為充足的人力物力條件。而匈奴不僅遭受連年的旱蝗災害,而且內部分崩離析。先是南匈奴歸附東漢,繼而大批部眾不斷向東漢投降,周邊各族乘機起兵圍攻,使其實力一降再降,在幾次大戰中,根本無還手之力,損失慘重。再次,東漢政府戰略戰術運用得當。東漢初,面對匈奴咄咄逼人的攻勢,東漢政府採取守勢,避免與其爭鋒,致力於發展經濟、恢復國力,待其內部混亂,實力大減時,抓住戰機適時地發動了大規模戰爭,使北匈奴得不到喘息的機會。在戰爭中,以竇固、竇憲為首的東漢諸將,英勇敢戰,成功地運用長途奔襲、窮追猛打的戰術,連戰連勝,同時大量使用南匈奴、羌胡、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軍隊,將東漢先進的戰略戰術、治軍方略及武器裝備,與少數民族騎兵的剽悍勇猛結合起來,使東漢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少數民族軍隊為東漢攻滅北匈奴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簡介

次年,竇憲決定徹底消滅北匈奴,遂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遠襲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單于軍,斬閼氏、名王以下5000餘人,北單于領數騎逃脫。
此次漢軍出塞5000餘里,是漢軍出擊匈奴行程最遠的一次。這次戰役後,北匈奴一部向西遠徙,餘部潰散。東面的鮮卑逐漸西移,占據了北匈奴的故地。
北匈奴敗亡後,南匈奴曾數次叛漢,但都被東漢平定。隨著南匈奴內附日久,其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與漢族一樣過定居生活。南單于的地位也發生變化,或由東漢政府所立,或須經東漢政府認可,同內地諸侯王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