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彈子樹
- 拉丁學名:Diospyros armata
- 別稱:瓶蘭、剌柿、瓶蘭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科:柿科
- 屬:柿屬
- 種:金彈子樹
形態特徵,分布,生物學特性,嫁接育苗技術,1 嫁接時期,2嫁接方法,3 嫁接技術及步驟,4 接後管理,野生金彈子的古樹樁栽培,1 準備種植土,2 栽培時間,3 栽培方法,4 栽培後管理,
形態特徵
金彈子 (Diospyros cathayensis) 屬於柿科柿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植物, 又稱刺柿、烏柿, 又因花形如瓶, 香味似蘭稱為瓶蘭花。根和乾均為灰黑色, 幼樹樹皮光滑, 枝有刺, 葉常綠革質有光澤, 單葉互生, 花青白色, 花期4—5月, 大多數為雌雄異株, 偶有雌雄同株, 果熟期9—10月。
金彈子
![金彈子 金彈子](/img/e/121/nBnauYDZjVzNxgzY2gzNhhzYmRGOmVWOmZGOiVGNwMTYwcTO0MTM0YWMjZ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金彈子為常綠或半常綠小喬木, 高10 m, 乾短而粗, 胸高直徑可達30~80cm, 樹冠開展, 多枝, 有刺;枝圓筒形, 深褐色至黑褐色, 有小柔毛, 後變無毛, 散生縱裂近圓形的小皮孔;小枝纖細, 褐色至帶黑色, 平直, 有短柔毛。冬芽細小, 長約2mm, 芽鱗有微柔毛。葉薄革質, 長圓狀披針形, 長4~9cm, 寬1.8~3.6cm, 兩端鈍, 上面光亮, 深綠色, 下面淡綠色, 嫩時有小柔毛, 中脈在上面稍凸起, 有微柔毛, 在下面突起, 側脈纖細, 每邊5~8條, 小脈不甚明顯, 結成不規則的疏網狀;葉柄短, 長2~4mm, 有微柔毛。雄花生聚傘花序、上, 極少單生, 花萼4深裂, 裂片三角形, 長2~3mm, 兩面密被柔毛;花冠壺狀, 長5~7mm, 兩面有柔毛, 4裂, 裂片寬卵形, 反曲;雄蕊16枚, 分成8對, 每對的花絲一長一短, 有長粗毛, 花葯線形, 短漸尖, 退化子房有粗伏毛;花梗長3~6 mm, 總梗長7~12mm, 均密生短粗毛;雌花單生, 腋外生, 白色, 芳香;花萼4深裂, 裂片卵形, 長約1cm, 有短柔毛, 先端急尖;花冠較花萼短, 壺狀, 有短柔毛, 管長約5mm, 4裂, 裂片覆瓦狀排列, 近三角形, 長寬各約2mm, 反曲, 退化雄蕊6枚, 花絲有短柔毛;子房球形, 有長柔毛, 6室, 每室有1胚珠;花柱無毛, 很短, 柱頭6淺裂, 突出花冠外;花梗纖細, 長2~4cm。果球形, 直徑1.5~3cm, 嫩時綠色, 熟時黃色, 變無毛;種子褐色, 長橢圓形, 長約2cm, 寬約7mm, 側扁;宿存萼4深裂, 裂片革質, 卵形, 長1.2~1.8cm, 寬約8mm, 先端急尖, 有縱脈9條;果柄纖細, 長3~4 (6) cm。花期4-5月, 果期8-10月。
分布
金彈子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 集中在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等地, 四川金彈子葉小果多, 湖北金彈子分大葉、中葉、小葉3種, 其大葉果小、中葉果大、小葉果中等。
生物學特性
1 枝葉生長特性
金彈子芽萌動期3月中下旬, 展葉期4月中旬, 葉片生長期4月中下旬, 葉片變色期4月中旬, 新梢開始生長期4月中旬。
2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金彈子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 稍耐半陰, 不耐乾旱, 有一定的耐寒性, 忌土壤長期積水, 對土壤適應性廣, 在酸性、鹼性、中性土壤上均能生長。
嫁接育苗技術
1 嫁接時期
以早春萌芽前適宜, 因品種、地區不同, 嫁接時間各異。如:四川品種萌芽遲, 嫁接時間較遲較長;湖北品種萌芽早, 嫁接時間較早較短。
2嫁接方法
主要有靠接、枝接、芽接3種, 以枝接為主。
3 嫁接技術及步驟
1 選砧
選取1、2年生生長直立、充實、粗度為0.5~2.5cm的枝條作砧木。
2 選接穗
選取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芽體飽滿、直立、粗度在0.3~1.2cm中部及中上部枝條。
3 切砧
從基部3~10cm處剪平, 用利刀選平滑面垂直切下, 使皮層與木質部分離, 削麵長1.5~3.0cm, 要稍長於接穗面, 去掉1/3的皮層。
4 削接穗
在直立找枝條中部或中上部飽滿芽的下方1.5cm處45°~50°切斷, 再從芽背面平整削下, 深達木質部。切面平滑, 一次到位, 再從芽上方0.5~0.8cm處切斷。
5 插穗
將以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形成層對齊。若砧木切面寬, 只要對準形成層一邊, 砧木與接穗結合面不能有縫隙, 把留的皮層包在接穗下端外側。
6 包紮
包紮時一定注意纏膜方向, 若接穗靠切口左對齊, 一定的按順時針方向纏膜;若接穗靠切口右對齊, 則按逆時針方向纏繞。包紮開始時將薄膜固定端留5~12cm, 包紮時一定要用力纏緊, 同時包住砧木頂端切口, 再把另一端反折上來封住接穗頂端, 防止水分蒸發, 用纏繞端再纏幾圈加固加緊。芽一定要留在膜外, 減少破膜工序和破膜時對芽不必要的損害。完成後套個透明小袋利於保濕和防雨水。
4 接後管理
及時抹去砧木上萌芽, 待接芽萌出1~2.5cm去袋, 新梢10~20cm摘心, 分枝後10~20cm繼續摘心或短截, 摘3~4次可促來年開花結果。忌早解膜, 新梢生長4~5月解膜。
野生金彈子的古樹樁栽培
1 準備種植土
山林泥炭土或園土、腐爛鋸木屑、細河沙按3∶ (0.8~1.2) ∶ (1.8~2.2) 的比例混合拌勻即可, 可在種植土中加入適量的殺菌劑。
2 栽培時間
適宜栽培時間為11月至翌年4月, 注意採挖時間不易過長, 要保持樹樁的新鮮度。
3 栽培方法
1 修剪
古樹樁按目標造型去留莖稈, 修剪時截面儘量縮小, 剪口平滑, 在剪口上塗抹防腐劑或包紮剪口。在枝幹上可適當留幾根小枝, 以利於觀察樹的成活。根部修剪應去掉劈裂的、傷口面過大的、過長的根, 儘量保留鬚根, 剪口要平滑, 剪完後塗抹生根劑。
2 樹體處理
整株用0.128%~0.167%濃度的多菌靈噴霧2次, 待樹體表面水分蒸發完後, 用薄膜將樹幹和枝幹全部纏繞保濕, 小枝除外。根部用黃心土∶水∶生根粉按質量比5∶ (0.8~2.2) ∶ (0.03~0.1) 拌成黃泥漿黏附緊密, 最好在樹根內膛用黃泥漿填滿, 防止栽植填土時根內部空虛、根土不密接, 影響成活率。
3 栽植
栽植時應選擇排水良好地段進行堆載, 樹樁直立後應立好支柱, 支穩樹體。樹樁填土要緊實, 可在填土時用木棍把土插緊插實, 堆土2/3時澆透水, 再填滿土, 再澆透水, 最後再封一層厚約0.6~0.7cm乾土保濕。堆土高度應高於樹頸15~20cm, 堆土寬度為樹頸9~11倍。
4 栽培後管理
栽植後應隨時觀察土壤乾濕度, 保持土壤濕潤, 遇連續高溫, 早晚可對樹桿噴水降溫、增加空氣濕度助於萌芽, 萌芽時及時破膜讓嫩芽綻放, 防止嫩芽在膜內被悶死, 當新枝長約18~22cm摘頂, 摘3~4次。新稍過長易被吹風、雨水等外因分裂, 影響出芽展葉。5月下旬氣溫升高進行遮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