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金店原名“金提店”。相傳古時“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孝母欲埋兒卻獲黃金,故事發生於此,從而得名“金提店”,後稱金店。
1947年4月,“內東區”由堯山縣歸還內丘縣,當時屬官莊區,1950年6月又屬城關區。1953年6月建立金提店鄉政府,仍屬城關區。1956年6月成立金提店鎮人民政府。1958年8月改建為東風(金提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8年5月改建為金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又改稱金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5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改為金店鎮人民政府。1996年1月1日河巨鄉併入,仍稱金店鎮。後縣在清修崗建設工業園區,成立園區管理委員會,原河巨鄉所轄村歸園區管理。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因家境貧寒,生活上上頓不接下頓,為給母親一口飯吃,忍心埋葬兒子,在挖掘墓穴時,感動上天,而得黃金,因此郭巨居住的村,得名金提店,後簡稱金店。金店古時為商業重鎮,土布、熏棗名揚方圓70多里。該鎮具有悠久的革命歷史,在該鎮清修村建立了
內邱縣第一個黨支部。金店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
行政區劃
金店鎮鎮政府駐金店村,轄金店、大原、西張麻、北張麻、東張麻、鐵匠屯、冢圪塔、大留村、王家屯、張家屯、郝家莊、杓子屯、黃釜、魏家屯、小馬、武文孝、西文孝、侯文孝、東文孝、小辛旺、灘里、常豐、大壘東、後河、大辛莊、中辛莊、小辛莊、鐵頂墓、大辛旺、小壘東、後夏侯、前夏侯、金店南關,河巨、清修、高望、西張村、中張村、東張村、十里舖、北辛莊、西北光、中北光、東北光、南北光、河巨鋪、禮義47個行政村。其中,河巨等14個村現劃歸縣工業園區管理。
人口數據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55532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55532
|
男
| 30006
|
女
| 29284
|
家庭戶戶數
| 1391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59247
|
家庭戶男
| 29982
|
家庭戶女
| 29265
|
0-14歲(總)
| 13851
|
0-14歲男
| 7212
|
0-14歲女
| 6639
|
15-64歲(總)
| 41844
|
15-64歲男
| 21314
|
15-64歲女
| 20530
|
65歲及以上(總)
| 3595
|
65歲及以上男
| 1480
|
65歲及以上女
| 211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58008
|
區域交通
金店鎮地處內丘、隆堯、任縣三縣交界,公路總長36公里。西氣東輸地下管道經過該鎮,並且在北張麻設有天燃氣站,在天然氣利用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金店鎮有三條河道,即小馬河、李陽河、汦河,其中祗 河河沙遠銷隆堯、柏鄉等
邢台東部市縣。
經濟狀況
第一產業
金店鎮是個農業鄉鎮,主要以農作物種植和
養殖業為主,近年來,該鎮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奶牛、
小尾寒羊、生豬為重點的養殖業,建成了金店南關奶牛養殖小區,入住企業3家,
奶牛存欄270多頭;該鎮以“邢台金鳳畜禽有限公司”為龍頭,按照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帶動500戶走上了小規模養豬致富路。該鎮於2000年從山東
梁山引進小尾寒羊700隻,全鎮小尾寒羊存欄1.2萬隻。家兔養殖是該鎮的保留項目,建立了“內邱縣綠洲兔業發展公司”,該公司被邢台市科技局定為“示範養兔場”,隨著國家退耕還林規劃的實施,該鎮加快種植結構的調整,在小馬河流域,實行
退耕還林。大力發展樹藥間作,種植速生2001楊400畝,中藥100畝,園林樹苗70畝,良種繁育是該鎮發展重點,全鎮
小麥制種1000多畝,玉米制種2000畝,到2004年全鎮良種繁育將達到1萬畝。
第二產業
1、內邱縣高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占地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職工50人,固定資產300萬元,年生產能力700噸,生產的“郭巨”牌白酒,該白酒達到國家優質產品標準,銷往邢台、
清河等周邊縣市。
2、內邱縣久冠釀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屬股份制企業,占地7000平方米,廠房2000平方米,擁有職工40名,固定資產300萬元,生產的“久冠”牌白酒達到國家優質產品標準,主要生產以棗為主的滋補酒,產品銷往
甘肅、
安徽等地區。
3、金鳳畜禽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緊鄰京深高速公路,主要從事優良種豬培育和畜禽飼料生產加工。公司籌建於1994年,占地面積200畝,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擁有種豬場、飼料廠及多個駐外辦事處。種豬場具有圈舍10000多平方米,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良種豬近萬頭,飼料廠年生產能力上萬噸。公司每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先後被評為“邢台市重點種豬場”、“農業產業化先進龍頭企業”等。作為龍頭,該公司積極探索公司加農戶的發展模式,現已加盟農戶500戶。
社會事業
金店鎮文化教育興盛,鎮區內有縣級高級中學一所,鎮辦初級中學2所,在校中學生2500多人,轄區內有一家地段醫院和一家鄉級
衛生院,床位40張。鎮區內1個電信所,電話裝機台,移動通信發射塔3座;小城鎮建設已全面啟動,便利的交通條件,良好的基礎設施、優越的區位,豐富的物產資源,巨大的發展潛力,以及熱情好客的金店人民,一切是為國內外客商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2013年西張麻、小辛旺等實施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被評為全省最美鄉村。河北省農村環境提升現場會在內丘召開,參觀了西張麻等村。小辛旺村支部書記王延昌帶領全村民眾一舉改變鄉村面貌,被譽為“最美村官”。
歷史文化
邢窯遺址位於河北省內邱、臨城兩縣境內的
太行山東麓丘陵和平原地帶,主要分布在京廣鐵路及107國道以西氐河、李陽河流域,集中在臨城西雙井以南,內邱馮唐以北約30公里的狹長地帶內,面積約300餘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徑114度26′一114度32′,北緯37度15′一37度30′,海撥高度為82-140米,1996年11月20日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內邱東起
白家莊,西到西邱,北到瓷窯溝,南到
馮唐,約12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發現窯址13處。採集、徵集和經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標本萬餘件,從瓷類上分為白瓷、青瓷、
黑釉瓷、
黃釉瓷,出土器物有碗、盤、杯、壺、缽、罐、盆、燈、盂、硯、
佛龕、俑、爐、盞托等。
郭巨塔位於金店村。
金店村是我國古代《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兒孝母”故事的原生地。這裡有大量有關郭巨的歷史遺蹟,金店村有慈仁寺、郭巨廟、郭巨塔、郭巨墓、漢孝子郭巨獲金處石碑等遺址。以金店鎮為中心二十多個村莊因郭巨埋兒而命名;“金提店,留孫村,郭巨埋兒獲黃金……”的歌謠更是家喻戶曉,婦幼皆知。每年農曆三月初六是郭巨的祭日,這一天,金店村及鄰村村民都要到金店趕廟會,以示仰彰孝德善舉。 郭巨塔在金店村西二百米,相傳就是郭巨獲金處。乾隆版《順德府志》中記載:塔高六米,含座共七層,上窄下寬呈四方形。底層一點五米見方。塔身由青石砌成,座南面鑿有一洞,洞內刻有佛像。文革中,郭巨獲金處石碑斷壁成殘骸、郭巨塔所幸保留支離破碎的七截塔身躺在鎮政府院內,石雕精美。2008年,為弘揚郭巨孝文化,鎮政府組織村民在古塔原地修建了一座水泥新塔,並豎立一通“漢孝子郭巨獲金處”紀念碑。
魏家屯神碼是
內丘神碼種類之一,歷史悠久,根深葉茂。它是一種傳統的古老民間藝術,是鑲嵌在冀南太行腳下的璀璨奪目的藝術明珠,蜚聲華北、東北、西北二十多個省、市、區。 我國木版印刷始於隋朝,到唐代就已達到一定的水平。而用木版印刷年畫始於宋代。今已知現存最早的年畫是俄羅斯亞歷山大三世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四美圖》。從其“平陽姬家雕刻”的字樣推斷,實屬宋初之作。平陽地處晉南.是我國民間印刷木版年畫最早的發祥地。魏家屯木版神碼始於明代。因在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從晉南洪洞縣(隸屬平陽地區管轄)有很多移民遷到內丘縣,把平陽繪畫、雕刻、印年畫的工藝也帶到了內丘縣。 據內丘縣魏家屯《魏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五年(1372年),始祖魏庇休先人,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初居黃釜村西(今韓家莊村西一里處),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受嚴重的風沙襲擊,又搬遷到黃釜村東北一里處(今魏家屯村),定居後,魏庇休一家人才把老家帶來的繪畫、刻版、集印五色紙的工藝,結合當地民俗民風,始創印刷神靈碼,結果很受當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每到過農曆新年,家家戶戶都喜歡張貼、敬奉,祈求全家平安幸福,吉祥如意。內丘當地過農曆新年,從明代沿至清代,主要張貼的是“魏氏神靈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