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帶喙鳳蝶

金帶喙鳳蝶

金帶喙鳳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 Hope,1843)是昆蟲綱鱗翅目鳳蝶科喙鳳蝶屬的下屬種喙鳳蝶的俗稱,又稱皇喙鳳蝶,是世界上非常珍稀的蝶類昆蟲之一。 本種形態與金斑喙鳳蝶極相似,唯獨後翅的金黃色斑呈帶狀,故又名金帶喙鳳蝶。 該種蝶身體、翅面大部分翠綠色,雌雄異型。雄蝶前翅基半部色深,以外側黃綠色而內側黑色的橫紋分界,是觀賞的佳品。喙鳳蝶主要寄生在木蘭科(Magnoliaceae)的滇藏木蘭Magnolia campbelii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喙鳳蝶
  • 拉丁學名:Teinopalpus imperialis Hope,1843 
  • 別稱:皇喙鳳蝶 
  • 二名法:Teinopalpus imperialis Hope,1843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鳳蝶科 
  • 亞科鳳蝶亞科
  • :喙鳳蝶族
  • :喙鳳蝶屬 
  • 喙鳳蝶 
  • 分布區域:中國、錫金、緬甸、尼泊爾、不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寄主,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保護狀況,

形態特徵

成蟲
翅展80—100mm。身體、翅面大部分翠綠色,雌雄異型。
雄蝶前翅基半部色深,以外側黃綠色而內側黑色的橫紋分界;端半部隱現2條黑色的寬橫帶;外緣有2條平行的黑色橫線。後翅中域有1塊金黃色弧形大斑;外緣齒狀,有新月形黃斑。反面前翅基部翠綠色;端半部紅棕色,其中部有2條前細後粗的黑色橫帶;外緣有2條平行而又靠得非常近的黑線。雌蝶後翅正面的金黃色大斑不明顯,外緣的齒突增長,部分呈尾突狀;尾突細長,端部黃色。雄性外生殖器上鉤突很寬,寬與長相差不多,骨化程度較弱;尾突消失,顎形突兩臂合併形成三個齊頭並進的柱體;抱器瓣端部圓;內突乳頭形;抱器腹側有1個葉狀突;囊形突長於抱器瓣的長度,等寬而末端圓;陽莖細長而彎曲,骨化程度強,端部略擴大,兩側具強刺突。雌性外生殖器的產卵瓣橢圓形,後表皮突短。交配孔大。囊導管細長;交配囊長袋狀,無囊突。
金帶喙鳳蝶
略呈球形,底面淺凹。紅紫色,具弱光澤。直徑約1.90mm,高約1.52 mm。
幼蟲
1齡幼蟲頭寬1.07 mm,頭部暗褐色泛黃光澤,生黑色原始型毛,但數量較多,兩側中部排成直線的3根毛是本種的鑑別特徵。前胸盾褐色,兩側各有1個瘤突,突上生7根向前彎的褐色長毛。身體暗褐色,有1條白色縱帶從第3腹節的基線延伸到第4腹節的後緣,然後在背面相接。第5腹節白色,散生暗褐色斑點。第6腹節白色區大大減少,僅在氣門與基線之間保留。中胸至第9腹節每節各有1對暗褐色的長背毛和1根亞背毛。肛上板褐色,有16根末端白色的褐色長毛。胸足暗褐色,腹足白色。2齡幼蟲頭寬1.69 mm。3齡幼蟲頭寬2.52 mm。4齡幼蟲頭寬3.67 mm。5齡幼蟲頭寬5.59 mm,頭部淡綠色,有橘黃色光澤。臭角橘黃色,向內彎曲。身體暗綠色,向下則偏黃色。氣門線上有斷續的短黑線。前胸盾暗綠色,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黑點及不顯著的半球形小瘤突。後胸亞背部的卵形眼斑鮮赤褐色,周圍具白紫色及黑色的框線。眼斑之間有2個具粗黑邊的藍斑;第1—8腹節相應位置上的藍斑顏色較淡,黑邊較細。肛上板綠色,長梯形。老熟幼蟲體長約63 mm。
鮮綠色,半透明,扁而寬,背面觀幾乎呈菱形。頭部突出,光滑,但有側脊。沒有發現褐色蛹。中胸有1個明顯的綠色背角。第2—5腹節沿氣門線強烈向兩側擴張。第5—7腹節有瘤突。從中胸背角頂端到腹末的背面有1條寬的黃色縱帶。體長39.7—40.1 mm。

生活習性

成蟲棲居于山林地帶,主要活動在闊葉常綠林帶,在陰天或霧天以後翅腹面的保護色隱匿於低矮的灌木林之中。成蟲飛翔力強而速度快,不容易捕捉。卵產在寄主植物葉的中脈上,卵期約15天。孵化後的幼蟲移到嫩葉上取食。老熟幼蟲在小枝上化蛹。

寄主

喙鳳蝶主要寄生在木蘭科(Magnoliaceae)的滇藏木蘭Magnolia campbelii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錫金、緬甸、尼泊爾、不丹;
國內分布:四川、雲南、廣西等地。

主要價值

喙鳳蝶身體、翅面大部分翠綠色,雌雄異型。雄蝶前翅基半部色深,以外側黃綠色而內側黑色的橫紋分界,是觀賞的佳品。

保護狀況

喙鳳蝶為中國珍稀物種,1988年IUCN(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制定的受威脅物種紅皮目錄中列為R級保護對象。1998年我國修訂的“國家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名錄”將喙鳳蝶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本屬種類珍稀的原因也許有:1、分布地區狹窄,僅限於東洋區的局部地區;2、陽盛陰衰,雌、雄性比相差懸殊(1:50—200);3、因為珍稀,所以蝴蝶研究者、收藏家及愛好者都競相獵取,甚至有人不惜重金收購,謀利者則狂捕濫采,也是造成稀少的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