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群

金山群

金山群由一套中等變質程度岩系( 地槽形火山岩、碎屑岩夾薄層碳酸鹽岩)建造構成,與“惠南板岩”組成上海最古老的褶皺基底。主要分布於楓涇—川沙斷裂帶南東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山群
  • 地質年代:元古代前震旦紀
  • 所在地:上海
滄海桑田,古老地層,

滄海桑田

上海歷經漫長的地質演變,地下潛伏著山巒與溝谷。起伏的岩峰由沉積岩、火山岩和變質岩構成。
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岩層形成於距今約13億年的元古代。當時的上海位於深海,地殼運動活躍,海底火山頻頻噴發。最近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是大約2000萬年前發生的火山噴發。距今約260萬年的第四紀時期,上海地區發生7次規模較大的海水進退,在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普遍厚達兩三百米的泥沙互動鬆散地層,構成上海現今最為顯著的地質地貌特徵。
前震旦紀揚子古陸殼形成時,上海地區處於伏地槽深海環境,海底火山爆發頻繁,形成巨厚海相前晉寧期金山群火山沉積岩系。前晉寧運動使古老基底褶皺造山,金山群變質成為高綠片岩。進入晉寧期次深環境後,地殼相對穩定,形成惠南板岩,第一次出現藻類植物。晉寧運動使惠南板岩變質為低綠片岩,形成雙層基底(褶皺基底和結晶基底)。晉寧運動後,上海地槽進入揚子地台發展階段,構成一隆一拗構造格局。
金山群
上海基岩埋深

古老地層

金山群(AnZjn),原岩為海洋沉積火山沉積岩,經測定年齡為18億~19億年,變質年齡12億~13億年。岩性以角閃質岩石為主,夾有淺粒岩、長石石英岩、石英岩以及少量的黑雲母片岩、變粒岩,還見有雲母石英片岩、綠片岩、大理岩等。厚度大於150米,未見底。地層傾角陡立,多為60°~70°。在張堰鎮附近鑽孔中所見金山群,因受周圍侵入岩體影響,已經蝕變成角閃斜長角岩、黑雲斜長角岩、雲母斜長角岩等。1958~1961年,上海石油普查大隊在金山縣朱涇—呂巷的石油普查工作中發現,起始命名為“金山組”(1966年改為“金山群”)。時代定為前震旦紀(下元古—太古代)。1964年後,在上海縣的華涇、三林塘、天花庵、厙里,南匯縣的趙家宅、康家宅、沈莊等地鑽孔中相繼發現這套地層。隨著研究深入,發現這一地層比較複雜,用“組”這一岩石地層單位加以命名並不確切,遂改成“金山群”。
金山群
地質構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