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漢墓群

金山漢墓群

金山漢墓群,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獨山鎮金山店子村北1千米,為西漢時期墓葬群。

金山漢墓群,被當地百姓俗稱為金山大洞、秦王避暑洞、金山崖墓等,巨野八景中的“金冊春曉,秦洞雲霞”均出自此地。經考古發現,該處崖墓實為西漢廢帝、巨野縣的西漢昌邑國第二代昌邑王劉賀的一處廢冢。金山漢墓群是一處西漢時期的大型崖墓,墓地南北長約90米,東西寬約70米,面積約6300平方米。整個墓地由M1、M2兩座崖墓構成,崖墓系人工劈山、鑿洞而成,工程浩大,墓道的東、西兩壁上從宋代至民國時期的46幀大型摩崖石刻,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考古研究價值。

2019年10月7日,金山漢墓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山漢墓群
  • 地理位置: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獨山鎮金山店子村北1千米
  • 所處時代:西漢
  • 占地面積:約 63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181-2-014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金山漢墓群是漢昭帝時昌邑王劉賀所建,原為墓室,後因故廢。
北宋時,鄧御夫將金山漢墓群闢為寺院的一部分,並在洞門上方鐫“大明禪院”四字。

遺址特點

綜述
金山,因“鑿石得金”而名,屬於泰山余脈,是一座頗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西漢景帝六年(前144年)建山陽國於昌邑,即取金山之陽意。金山漢墓群就位於巨野縣獨山鎮金山南麓的半山腰處,被當地百姓俗稱為金山大洞、秦王避暑洞、金山崖墓等,巨野八景中的“金冊春曉,秦洞雲霞”均出自此地。經考古發現,該處崖墓實為西漢廢帝、巨野縣的西漢昌邑國第二代昌邑王劉賀的一處廢冢。金山漢墓群是一處西漢時期的大型崖墓,墓地南北長約90米,東西寬約70米,面積約6300平方米。整個墓地由M1、M2兩座崖墓構成。整個崖墓系人工劈山、鑿洞而成,工程浩大。
M1
M1,即劉賀廢塚,南北長約89.8米,東西寬約28米,高約15米,面積約2514平方米,由墓道、側室、耳室、主室組成。整個墓道系劈山、鑿壁而成,墓向正南,在墓道的東、西兩壁上,鐫刻有宋代至民國時期的摩崖石刻46幀。文化內涵豐富,如大型摩崖石刻,獨具一格,其內容涉及金山四時風光、遊覽抒懷和金山與秦始皇避暑傳說等。
崖墓正門上方,刻有“敕賜大明禪院”六個古字,落款為金大定三年(1163年),而在墓道北端近墓門處,有東西對稱呈長方形耳室,據考證應為車馬室。墓門呈長方形,後接甬道,直通墓室。甬道左右兩側各有一耳室。
墓室的構造為西漢時期典型的“前堂後室”布局。前室是一個寬敞的廳堂,室頂素麵平整,其地面與墓道和側室都處於同一個水平。前室東西兩側有耳室,均未完工。後室是主墓室,有石階三級。平頂、四壁陡直。室頂石縫有泉水從東北角滲出流向牆下的水池,當地村民稱為龍頭池。
M2
M2,位於M1的西側約20米,與M1呈東西平行狀,僅鑿出了墓道的輪廓。”專家認為,金山地處古昌邑國境內,且墓地符合漢代諸侯王盛行夫妻異穴合葬的葬制,很可能就是當年第二代昌邑王劉賀為自己和其配偶修建的墓地,後因變故而棄用。

文物遺存

金山漢墓群墓室內採集彌勒殘像一尊,高約90厘米,乃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巨野在此興建寺院時雕刻。佛像肥碩豐滿,袒胸露腹,雙手置膝,左腿盤右腿屈,隨便自如地坐在蓮花須彌座上,頭部已殘。
金山漢墓群
彌勒殘像
金山漢墓群墓道的東、西兩壁上,鐫刻有宋代至民國時期的摩崖石刻46幀。
金山漢墓群
金山漢墓群石刻

歷史文化

劉賀
劉賀(前92年~前59年),曾任昌邑國王,國都在巨野縣昌邑集。歷史上,劉賀在赴京做了27天的短命皇帝後,史書稱其因為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大臣霍光貶為廢帝,之後又回到巨野縣的昌邑國。後來即位的漢宣帝經過觀察,見劉賀沒有政治野心,又是自己的叔叔,於是賜給他豐厚的財寶,讓他去南昌養老,做起了海昏侯。五年後,33歲的劉賀死去。

研究價值

金山漢墓群是一座典型的依山鑿洞的橫穴式墓葬。純系人工開鑿,工程浩大,鑿制工整;其墓道的東、西兩壁上從宋代至民國時期的46幀大型摩崖石刻,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考古研究價值;巨野古八景中的“秦洞雲霞”“金山春曉”均出自此處;是古昌邑國和魯西南地區千餘年以來社會、環境變遷的縮影,其豐富的歷史、藝術、科學和文化內涵,是重要的歷史見證物。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金山漢墓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金山漢墓群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獨山鎮金山店子村北1千米。
金山店子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金山漢墓群,路程約28.6千米,用時約52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