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溶洞

金山溶洞

金鳳山石灰沖溶洞(簡稱金山溶洞)位於貴州黔東南州天柱縣城東北部邦洞鎮六合村,金鳳山南麓的山凹處(石灰沖),距縣城8公里。1984年7月29日,被當地採煤工人肖宗洪、石宗明、楊啟雲等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山溶洞
  • 位於:縣城東北部金鳳山南麓的山坳處
  • 相關:1984年被當地煤礦採煤工人發現
  • 特點:顏色多樣、險峻雄偉等
發現歷史,景觀描述,

發現歷史

金山溶洞位於縣城東北部金鳳山南麓的山坳處(邦洞鎮燈塔村六合石灰沖),距縣城8公里。1984年7月29日,被當地大壕煤礦採煤工人肖宗洪、石宗明、楊啟雲等發現。三個工人好奇進洞,在洞中摸索了一晝夜(25小時),仍找不到出口,只得背靠背挨坐哭以待斃,第二天礦里派人尋找,才得出洞,這一奇觀才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景觀描述

隨著陰河伸展的洞道就象一條串滿珍珠的帶子,綴滿了鐘乳、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最突出的景區有:226米至286米間的一、二、三廳,523米處陰河左上74平方米的大廳,780米處陰河右側的河岸迴廊60米石幔,933米至1100米右側的虎骨廳,1720米處形似金山烤菸的20米石幢。1760米陰河右側的八柱廳,2040米陰河左側的螺旋廳,2200米至2280米的鐘乳石花,還有陰河終斷處的龍門。
這些洞廳的景觀各具特點:一、二、三廳的石柱密集(有百來根石柱),大廳的石筍粗壯(有根石筍高十餘米,周長六點八米),千筍百柱廳玲瓏精緻,虎骨龍頭廳險峻雄偉,八柱廳的石柱高而挺拔,螺旋廳的石瀑布壯觀清秀。這些洞景千奇百怪,各具形態:有象鹿茸倒掛的鐘乳,有象排兵布陣的石筍;有寶塔似的玉柱,有石花菜似的石花;有的石幔象迴廊、象黃羅傘;有的石爆象垂簾、象荷花。還有天橋、犀牛頭、烽火台。在1460米的石瀑布下還有上下兩個大小不一的仙人井,呈心臟形,直徑1米,水深35公分,井水澄碧,細水長流,終年常滿。顏色多樣:洞內景觀不僅形態多樣,而且顏色多樣。主要有紅、白、黃、綠、灰五色,尤以白、黃、灰色為最多。紅色多為小鐘乳、小石筍,白、黃、灰色的鐘乳、石筍、石柱、石花均有,綠色多屬石筍石花。這些顏色各洞都有,而色彩最為艷麗的又數螺旋廳。有的五筍、石柱和石幔用石頭和小石筍敲擊,發出悅耳動聽的音階。層次多樣:全洞結構複雜,呈螺旋狀,上下多層,盤旋交錯,層層相連,洞洞相通,千曲百回。初進此洞,難尋出路。大壕煤礦三個工人好奇進洞,在洞中摸索了一晝夜(25小時),仍找不到出口,只得背靠背挨坐哭以待斃,第二天礦里派人尋找,才得出洞。可見洞道複雜。但摸熟路徑以後,四面串通,其樂無窮。險峻雄偉:此洞還有一個特點是豎井多,有的高數十丈,有的寬上千平方。電筒照射,不見邊際,仰天呼嘯,回聲嗡嗡。如從虎骨廳上去,接連是四個大廳,洞堂寬,洞頂高,景物多,四廳面積相加,有3890平方米。洞頂最高處有15-20米。
洞內有地下宮殿“迎賓宴廳”、世上奇觀“九重天景”、天下絕景“滴水穿石”、天上人間“熱帶雨林”等景觀,有形態多樣、顏色各異的珍珠盆、烽火台、仙人井、彌勒佛、擎天柱、白水河等石景。洞內景觀可以用101地質隊敖毓瑞工程師的話來概括:形態多樣,顏色多樣,層次多樣,險峻雄偉。
洞內總面積為47150平方米,主道長3675米,總長7211米。一條陰河全長3409米。70平方米以上的洞廳19個,總面積10519平方米。
目前溶洞已初步開發2公里(含200米遊船在內),遊玩參觀的時間約為3小時左右。已可參觀的路線景觀有:
迎客廳(面積1600平方米,石筍高大,怪石景物眾多,空氣良好,冬暖夏涼,如一座地下宮殿);
龜蛇廳(龜高2米,長6米;蛇高1米,長10 米,有頭有尾。龜蛇相背而行,龜穩步鎮定,接迎四方遊客;蛇空中飛舞,穿越遊客頭頂直奔大海);
黃果樹瀑布(潺潺流水現入眼前使遊客傾目相看,久久不想離開);
大石龜(高3米,長20米,如寶匣藏巨龜,國內少見);
九重天景(峽谷重疊。上有飛龍出現,可稱世上奇觀);
雙龍護靈芝(神話傳說天公作美,鬼斧神工造就,遊客昂頭觀看驚嘆不已);
三顧茅廬(遊客有感身臨其境,與劉備同行共請軍師,大開眼界);
千年古鐘(高1.3米,寬4米,掛於布達拉宮旁,仿如真鐘一般);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股白泉從天而降,疑似銀河落九天);
神牛頭探白玉泉(飽飲泉水回味無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