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基質蛋白酶9在抗腎小球基底膜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是依託北京大學,由賈曉玉擔任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屬基質蛋白酶9在抗腎小球基底膜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 項目負責人:賈曉玉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抗GBM病的發病過程中,人體為何會打破免疫耐受,產生針對α3(IV)NC1的自身抗體/自身反應性的淋巴細胞,至今仍不明確。MMP-9 可以降解GBM的IV型膠原,產生游離的α3(IV)NC1即tumstatin。既往動物實驗表明MMP-9參與了抗GBM病的早期發病過程,但機制尚不明確。我們推測抗GBM病發病過程中可能存在MMP-9的表達水平或活性異常,使GBM過度降解,暴露了GBM上隱匿的抗原位點,並使循環中的tumstatin水平異常,從而打破了人體的免疫耐受。本課題將利用ELISA的方法及明膠酶譜法研究抗GBM病患者循環中MMP-9的水平及活性;利用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抗GBM病患者腎組織上MMP-9的表達水平及分布。同時,本課題將利用本實驗室現有的抗GBM病大鼠模型,研究在抗GBM病發病過程中,大鼠體內MMP-9的表達或活性是否存在異常,明確其與循環中tumstatin水平之間的關係。
結題摘要
金屬基質蛋白酶9(MMP-9) 可以降解GBM的IV型膠原,產生游離的α3(IV) NC1,既往動物實驗表明MMP-9參與了抗GBM病的早期發病過程,但機制尚不明確。本課題利用ELISA的方法檢測了抗GBM病患者循環中MMP-9的水平及 活性,發現其確實高於正常對照,但與其他腎臟疾病組相比並沒有顯著差異,因此推測該酶在抗GBM病中水平和活性的變化可能不具有疾病特異性。我們前期研究發現α3(IV)NC1上第127-148位胺基酸P14可能是抗GBM病的致病性的抗原決定簇,我們證實了它是抗GBM病患者T、B細胞共同識別的抗原表位,利用胺基酸替換明確了其上B細胞識別的關鍵胺基酸,並且利用該肽段免疫Wistar-kyto大鼠成功誘發了抗GBM腎炎,為進一步研究該病的發病機制及免疫治療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