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的呼喚

金子的呼喚

《金子的呼喚》是作家武俊瑤的作品。文章寫了父親為了兒子寧願自己吃苦受累,無怨無悔的生活片段,既體現出了深深的父愛,又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熱愛和懷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金子的呼喚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刊於《人民文學》1994年第2期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武俊瑤
內容簡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作品從父親的日常生活與勞作中寫到普通農民的夢怒與今天的現實,從父親的沉嵌與勤勞中去品味那份情、那份愛。作品寫了五歲時家鄉第一次演現代戲,父親背著自己走了二十多里,騎在父親肩上看戲的那種興奮和滿足,然而父親卻只顧得兒子看戲,自己根本沒有看到演的是什麼;寫了父親在生活困難時期為兒子能吃到一查、點食油,竟花了整整一夜從油枯里才榨出幾兩油來的勢愛真情;為了兒子的工作,身患重病的父親用手比劃著名勸作者回去單位。

作品賞析

該散文格調沉鬱,氣氛蒼涼。作者記敘描寫的只不過是一些家庭生活瑣事,卻抒發了他積蓄內心已久的父子深情。父親雖然是一位普普通通、勤勞樸實的農民,但他卻把一生所有的愛都獻給了子女。為了兒子的快樂,父親冒雨帶病背著“我”去看戲了兒子的身體,父親“獨自一人推動那沉重的油榨,整整榨了一夜才榨出幾兩油來”,“叫母親炒點有油的菜讓我帶到學校去吃”;為了兒子的工作,父親身患重病還讓“我”回單位,不要耽誤工作;彌留之際,捉住“我”的手說“不想死”。作者就是這樣擷取一鱗半爪日的生活片斷,平白道來,直陳五衷,處處都蘊含了作者對亡父的感激之情,時時表達了作者的懷念之意。
除了寓真情於樸實的敘事中外,作者不忘適時地直抒情愫。面對病床上的父親,作者感嘆道:“這就是長年累月起早摸黑面朝黃土背朝天,含辛茹苦,嚴厲而慈祥,把四個子女培養成人,夢想晚年享享清福而未過上一天好日子的父親么!”在回憶看戲後,作者痛惜地訴說:“父親去世了,我這顆心就像缺了血脈,我這棵樹苗就像斷了根本。”在回憶父親榨油時,作者還寫道:“我吃到有油的菜,覺得那不是從油枯里榨出來的油,而是從父親營養不良的單瘦身軀里擠出來的血。”作者不借高聲吶喊去呼天搶地,卻從默默的訴說中體現出絲絲縷縷的真情。林語堂先生說:“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情定會流向讀者的心中。”
該文又成功地運用了細節描寫和白描的手法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傳達真情。作者著力描寫父親踮著腳尖扛著“我”看戲的情景,描寫父親臨終前“低微而嘶啞”的聲音,“暗淡而滯呆的眼睛”,以及“我不想死”的話語,收到了於細微處傳深情的效果,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同時,它們又似幾個特定鏡頭,塑造了一尊豐滿的不朽的雕像,成為作者懷念之情的重要載體,永遠定格在作者的腦海中。
作者還藉助景物描寫,寄寓懷念亡父之情。例如,文章開頭寫道:“又是夜闌人靜的秋夜,窗外的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秋風透過窗欞鑽了進來,掀動我面前的稿紙,掀得我的心也跟著那稿紙微微地顫慄。”文章最後:“春雨瀟瀟,打濕了青山,打濕了綠樹,打濕了父親的墳墓,也打濕了我的衣襟。然而,我卻一動不動地默然而立。綿綿春雨,把我的心也打得濕漉漉的了。”作者正是把濃濃的懷念之情熔鑄到自然景物之中,滲透在秋風春雨里,達到了情由景生,情入於景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武俊瑤,男,1940年生於湖南衡南縣,研究生文化,高級經濟師。1960年8月衡陽三師畢業後,長期在黨政機關從事文秘工作,1982年6月至1999年7月,任零陵捲菸廠廠長、黨委書記。曾獲湖南省優秀企業家,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湖南省第七、八、九屆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作協理事。著有散文集《海韻》(作家出版社)、《逆旅》(人民文學出版社)、《文藝湘軍百家文庫·伍俊瑤卷》(湖南文藝出版社),此外,還主編文學作品多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