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峽

金堂峽

金堂峽素有沱江“小三峽”之稱。千里沱江第一鎮——四川金堂縣趙鎮是毗河、北河、中河三江匯合處,是沱江的起始港,歷史上帆舸如林,是四川有名的四大水碼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堂峽
  • 被稱為:沱江“小三峽”
  • 屬於:沱江的起始港
  • 成就四川有名的四大水碼頭之一。
交通,小三峽,鱉靈峽,明月峽,九龍峽,

交通

從趙鎮乘船東下,穿朝灘橋,過蟠龍山,經星星灘、獅子沱約20餘里水路後,便進入風光綺麗的沱江小三峽了。

小三峽

鱉靈峽

鱉靈峽是沱江小三峽的第一座峽谷,峽區群山矗立,絕壁峭然。相傳為古蜀國叢帝鱉靈,為緩解川西平原水患,分岷江水入沱江所鑿,即“岷山導江、東別為沱”的水道,是成都平原第一大出水口。此峽內有鱉靈遺蹟。峽長約兩公里,寬不足百米。該峽又名金灌口,俗稱葫蘆口,船行其中如墜深谷。進峽處水中有“金龍船”勝跡,船行峽中曲折多變,使人有“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感,到了三星廟則是“柳岸花明又一村”。廟址地勢開闊,廟中有戰國時水利專家鱉靈和宋末愛國名將李大金及妙應真人塑像,河邊有水文站,為觀測沱江水位漲落要津。

明月峽

明月峽是沱江小三峽第二座峽谷,全長6公里,因江流環繞雲頂山,迂迴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雲頂山是宋代抗元的據點,是成都的屏障。南宋軍民在此堅持抗擊元軍達十七年之久,留下可歌可泣的歷史遺蹟。山上石城慈雲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風景區。峽區兩岸遍栽柑桔,宛如翠綠長廊。峽中有三皇灘、走馬灘、哈蟆灘、半邊灘等亂石交錯,江水奔突而過,濤聲隆隆,船行峽中,時上時下,頗為驚險。

九龍峽

九龍峽是沱江小三峽上第三座峽谷,長約1公里,兩岸山坡裸露,九條灰色岩石從北岸沿山而下,橫穿江流而過,再從南岸爬上山巔,故有“九龍過江”之稱。傳說古代有九條龍在此興風作浪,形成極為險惡的九龍灘,鱉靈開金堂峽制服了九龍,惡龍的痕跡卻深深印在河岸的岩石上。然而,九龍灘真正被制服卻是在上世紀80年代。1987年在九龍峽出口處興建了一座綜合利用水利杻紐工程。大壩鎖江,並修建鎖式船闡一座,從此使九龍灘化險為夷,收到發電、灌溉、航運之效。高峽出平湖,形成可蓄水3600多萬立方米的人工湖。
金堂峽全長十二公里。峽谷上游是著名的鹿頭山暴雨區,沱江的綿遠河、石亭江、湔江三條大河均發源於這個暴雨區。三條河流在廣漢易家河壩匯合,但當沱江流至金堂縣趙鎮下游五公里處時,遭遇龍泉山東部低山及丘陵區,兩岸地勢陡起,在境內造成鱉靈、明月、九龍三段峽谷。
金堂峽金堂峽
唐時置金堂縣,屬漢州,地處川西平原與川中丘陵接壤地帶,素有“沱江第一城”之稱。有專家認為,金堂峽系“由地殼上升、江水刻蝕,積以歲月,自然生成,非可以人力鑿通”,因而否認鱉靈開金堂峽之說。其實有關鱉靈開金堂峽之事,文獻多有記載。《輿地紀勝》引《國志》: 會巫山壅江,蜀地瀦水。鱉靈遂鑿巫山峽,開廣漢金堂江,民得安居。《讀史方輿紀要》金堂縣記載:金堂縣東二十里,高山拱峙,河流其中,相傳望帝(應作叢帝)鱉靈所鑿。《蜀中名勝記》:金堂峽,相傳為鱉靈所鑿。嘉慶本《金堂縣誌》:三皇廟在三皇灘上,神像中一,左右六,俱猙獰可畏。金堂三皇廟所祀何人?《四川通志》云:“此蓋鱉靈因鑿(峽)有功,故建廟祀之,久而昧其源也”。這一切都說明金堂峽也許不是傳說中那樣由鱉靈憑神力生生開鑿出來的一條疏通洪水的水道,但是完全有可能是鱉靈藉助這裡的天然峽谷,在灣急灘險的峽口用火燒水淬破石的古法拓寬河道,疏通洪水。
金堂峽金堂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