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西北溫家莊附近的金堂寺(又名金蠶寺),現僅存遺址。背依青山,溝壑縱橫,樹木叢生,隱蔽性極強,是一處據可守、遁無蹤的軍事要地。又加遠離村莊,寺內寬闊明淨,房屋眾多,抗日戰爭時期萊蕪西北區抗日武裝組織活動中心,有名的“金堂寺起義”就發生在這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堂寺起義
- 外文名:JTG temple uprising
- 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萊蕪西北溫家莊附近的金堂寺(又名金蠶寺),現僅存遺址。背依青山,溝壑縱橫,樹木叢生,隱蔽性極強,是一處據可守、遁無蹤的軍事要地。又加遠離村莊,寺內寬闊明淨,房屋眾多,抗日戰爭時期萊蕪西北區抗日武裝組織活動中心,有名的“金堂寺起義”就發生在這裡。
1937年“七七”事變後,山東省委為組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於同年9月派已成為地下黨員的濟南鄉村師範學生周美瑤(大槐樹峪焉家莊人)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在香山一帶發動抗日武裝組織,其活動聯絡中心就設在金堂寺。當時萊蕪設二個發動點,南部點在蓮花山一帶,由劉居英負責。周美瑤去省委匯報工作時結識了在泰安三中學習的學生劉文舉(當時山東省委駐泰安),動員離校參加抗日武裝組織,他們在進步教師和青年學生中宣傳抗日救國道理,積極發動和組織他們參加抗日活動,適時組織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周美瑤又聯絡了在濟南鄉村師範的同學馬葆田來金堂寺(水北村人)一起活動,他們利用親屬朋友同學的關係先後動員了邊貫一、邊振孟、邊一峰、邊振奎、邊賢培、邊振辰(均為邊王許人)、楊濤(楊莊人)、燕林翟(女,燕家莊人)、李西珍(太平街人)等20多名有志之士。大家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籌集二十多支鋼槍土炮等武器武裝起來,在“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的基礎上組建了“香山抗日游擊隊”。
根據上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組成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一致抗日”的指示精神,十月,馬葆田去水北找到時任偽保全隊(地主武裝)的頭目景肇鈴(綽號景大麻子)動員說服其參加抗日,景同意合作,但要球自住一處,馬葆田表示同意。這樣景肇嶺帶著20人20支槍,駐進金堂寺以北的馬場(山村名)。經雙方協商上級批准,將組織名稱對內定為“香山抗日游擊隊”,對外稱“抗日保家自衛團”。
十二月初,周美瑤,馬葆田去省委匯報工作,一直心懷鬼胎的景肇鈴乘夜帶著人和槍衝進金堂寺,將存放這裡的截獲韓復榘散兵的機槍一挺、步槍9支、匣槍2支、子彈500發、手榴彈等武器彈藥全部截走,帶回水北,景的叛變使香山抗日游擊隊蒙受巨大損失,徹底暴露了他與民族為敵的狼子野心(1952年被我人民政府處決於水北。)
損失和挫折並未使游擊隊領導和同志們灰心,他們更加努力去人民民眾中做艱苦細緻的組織發動,12月下旬他們卓有成效的組織發展30多人,為了迎接武裝起義,即在金堂寺進行短期集訓,學習《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游擊戰術,為起義奠定了基礎。
1938年1月1日,馬葆田等4人代表香山抗日游擊隊參加了徂徠山起義,1月20日香山抗日游擊隊宣布起義,被編入山東抗日獨立師四中隊。從此,開赴抗日前線南征北戰為民族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