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地院
  • 又名:北寺
  • 位置:博山城北八公里
  • 建立時間:唐朝末年
簡介,特點,

簡介

據考證,頸戲阿鍵該寺始建於唐朝末年,後不斷擴建成為寺院,據清嘉慶五年《重修金地院碑記》載:“萬山莊金地院,於元至元五年,僧福元創修之,明成化四年僧之禪重修之”。該寺院有前後兩進院落和一個西挎院,寺院內有殿房40餘間,占地10餘畝。寺內佛像、神尊齊全,曾有數百名僧人在此誦經禮佛,是淄博地區較大的寺院之一。傳至末代和尚體修時已達到500多名僧人。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體修進京受戒並賜法號“本悟”。1951年,寺院改做學校,佛像俱毀。1982年,學校遷後荒廢。2001年9月該地區善男信女自發捐資動工修復。至2002年10月曆時1年投資35萬元,主要建築按明清風格修葺,大部分佛像神尊已按原貌原位塑完落成。
後的金地院巍峨壯觀,煥然一新。寺院門前的“影壁牆”上有一個斗大的“佛”字。山門前仁立著一塊新立的石碑,上面寫著“金地院”三個醒目的鎦金大字。靠近碑前便看到大字的上方寫著“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旁邊的院牆上鑲嵌著,

特點

《重修金地院記》等四塊當今首事人及捐資者的功德碑。
跨過“相公帽”式山門進大前院,右側是與門樓齊線的紅瓦平房,叫“門房”,是護寺人的住處。門前有三塊龜馱碑(龜是新添的),碑均是重修寺院的老碑,年久風化,字已模糊。在石碑的北面,有一五脊六獸的殿房,裡面有地藏王塑像。端座於蓮花寶座,帽子上垂下兩條飄帶,兩手捧著夜明珠。傳說地藏王能把地獄門叫開,夜明珠能把地獄照亮,故有冥陽兩度的神通。山門西側是“天王殿”,南北有門,若從南門進,一眼看到的是形態端莊高大的彌勒佛,坐北朝南。上有對聯“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看後,人們自會領悟。繞過彌勒佛後,背靠背的站著南無護法韋馱天尊菩薩,面朝北門肅立。威嚴鎮攝,護法正法。大殿內兩旁塑有東方“持國”,北方“多聞”,西方“廣目”,南方“增長”四大天王。穿過天王殿往北不遠,有當地山石壘成的半牆,牆上裝砌著石欄桿,結構別致而堅固。順東而去,拾級而上,即可看到寺院最雄偉的建築——大雄寶殿,也是有南北門的過堂寶殿。長11.1米,寬7.9米,高8米,單檐前洪設希出廈,上覆青瓦,廈檐下有四根原建寺時的雲龍攀柱,石質優良,紋理細膩,工藝精湛,完好無損。殿內塑有釋迦牟尼金身像,端座在八立放大金鋼扛的蓮花盆上,左有文殊菩薩手捧蓮花,右有普賢菩薩手持如意,都腳踩蓮花在釋迦牟尼前侍立。塑像落落大方,栩栩如生。殿內雕樑畫棟,仍然保持了嘉慶三年重修時的原樣。香案一旁有馨、木魚等法器供和尚用。殿內的十八羅漢準備塑,還在籌劃之中。繞過像尊,背後塑有南海觀音,站在一條金魚上,手持淨水瓶,面向北門,左有小龍女,右有招財童子侍立。
沿東側拾級而上進入後院,一座高大雄偉的建築——香雪樓,與天王殿、大雄寶殿在一條軸線上,依山勢而建,層層拔高,氣勢磅礴,香雪樓二層三楹,門前的月台有五層台階,月台周圍有石欄桿。香雪樓底層為方石壘砌,一塊石頭少說也有幾百公斤重。石門(文革已毀改為木門)、石框、霉蜜挨石窗欞俱在,可見古人驚人的智慧和能力。閥熱套愉石框上方牆內嵌有一青石碑匣,特別引人注目,上刻“香雪樓”三個遒勁有力的行書大字,系裡人宋懷忍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時的手跡。樓內一層有三間四券門,明間塑“白衣老母”,西間塑“眼光娘娘”,東間已塑有“送子娘娘、送子奶奶”。攀木階梯而上,二樓全是大青磚砌壁,通體一間,裡面塑有玉皇大帝及仙女撐傘,金童、玉女侍前,形象逼真,神氣活現。二樓的脊檁上還清晰可見重修時首事人的姓名,殿內末翻新,仍然保持了先前的古樸。
“香雪樓”西側有西廂房,裡面有功德碑,東側有一幢瓦房是蒸堡碑“僧房”,依北向南為序分別是“齋房”“仙師壇”(原塑有八仙)“東廂房”(原功德碑,是流通處)等。
繞過西廂房西去便是西挎院:院內建有一座碧霞元君行宮,坐北朝南,門上有一副對聯,“觀五嶽而知眾山小,凡百川鹹於大海歸”,行宮前牆安著先前的石窗,裡面塑有碧霞元君神像。與行宮並排的建築是龍王殿,準備塑四海龍王及雷公電擔達危母、風婆雨伯等諸神。
金地院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幾百年來是善男信女拜佛敬神的聖地,但也曾有一段過節。傳說過去寺院前的古道是通往青州、濟南的必經之路,一夥賊人為此強占寺院,冒充和尚殺人劫貨,禍害百姓,無惡不作,後被朝廷知道派兵血洗了金地院,將斬首的賊和尚身葬南山、頭埋山門之外,並豎立八棱碑壓於其上,除惡懲戒,示警於世。門前栽一古槐,後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有三人懷抱之粗,樹冠籠罩整個前院,樹內還長出翠柏一棵,名曰:“懷 (槐)德百 (柏)世”。昭彰世人向善,可惜,碑毀樹死,千古遺憾。
金地院
“香雪樓”西側有西廂房,裡面有功德碑,東側有一幢瓦房是“僧房”,依北向南為序分別是“齋房”“仙師壇”(原塑有八仙)“東廂房”(原功德碑,是流通處)等。
繞過西廂房西去便是西挎院:院內建有一座碧霞元君行宮,坐北朝南,門上有一副對聯,“觀五嶽而知眾山小,凡百川鹹於大海歸”,行宮前牆安著先前的石窗,裡面塑有碧霞元君神像。與行宮並排的建築是龍王殿,準備塑四海龍王及雷公電母、風婆雨伯等諸神。
金地院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幾百年來是善男信女拜佛敬神的聖地,但也曾有一段過節。傳說過去寺院前的古道是通往青州、濟南的必經之路,一夥賊人為此強占寺院,冒充和尚殺人劫貨,禍害百姓,無惡不作,後被朝廷知道派兵血洗了金地院,將斬首的賊和尚身葬南山、頭埋山門之外,並豎立八棱碑壓於其上,除惡懲戒,示警於世。門前栽一古槐,後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有三人懷抱之粗,樹冠籠罩整個前院,樹內還長出翠柏一棵,名曰:“懷 (槐)德百 (柏)世”。昭彰世人向善,可惜,碑毀樹死,千古遺憾。
金地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