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國民黨統治區內“法幣”貶值,於1948年8月19日下令改用金圓券以代替“法幣”。中華郵政自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間發行的郵票,均以金圓券為面值幣制,這些郵票面值則稱金圓券面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圓券面值
- 類型:以金圓券為面值幣制
解放前夕,國民黨統治區內“法幣”貶值,於1948年8月19日下令改用金圓券以代替“法幣”。中華郵政自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間發行的郵票,均以金圓券為面值幣制,這些郵票面值則稱金圓券面值。
金圓券面值 解放前夕,國民黨統治區內“法幣”貶值,於1948年8月19日下令改用金圓券以代替“法幣”。中華郵政自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間發行的郵票,均以金圓券為面值幣制,這些郵票面值則稱金圓券面值。
銀圓券面值 銀圓券面值,集郵術語。“銀圓券”是銀圓券流通期間發行的郵票面值使用的幣制名稱。金圓券貶值後,1949年4月25日,湖南省郵政管理局首倡使用“銀元”郵票,同年5月中華郵政總局開始發行以銀圓為基數的無面值“單位”郵票。
發行的國家新緞幣定名為“法幣”,發行的郵票卞均以“法幣”為面值幣制,這些郵票面值則稱法幣面值。“法幣”是中華郵政使岡時間最長的郵票面值幣制,使用日十司自1935年1l戶實行法幣政策至1948年8月發行金圓券,歷時l 3年。
60億圓面額的鈔票在20天內共出庫14次,總計480萬張,總金額為2.88億億圓。市值 這張60億圓的鈔票,在當時只值百分之一塊銀元。按當時上海一石米的價格是金圓券4.4億元計算,這張60億圓紙幣只能買到88粒米。(又另一種計法,...
由於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中國滿目瘡痍,再加上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關係緊張,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台灣未使用當時通行於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台幣。關於發行新台幣原因的官方說法,是由於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連帶也使舊...
金圓券 由於法幣急劇貶值,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脹速度比法幣還快,10個月上漲170萬倍,各地紛紛拒用。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政府於是...
民國38年4月以後金圓券貶值,若干省區,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郵資於同年5月13日起,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同時另印基數郵票售用,規定在使用銀圓地區按照基數售收銀圓,在使用金圓券地區,則按當地折合...
基數郵票是在一個國家中由於使用不同幣制而發行的郵票。以一種主要幣制為郵票基數的面值,而其他使用不同幣制的地區,在購買郵票時,按基數郵票面值折合付費。簡介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郵政當局因金圓券貶值,許多地區市場交易出現以銀圓...
據《成都市志》(金融志)載,1948年8月23日,中央銀行成都分行公告:“鎳幣不分年限和版次,一律準照面額作為金圓券輔幣行使。”原屬金屬商品,時價每斤僅值法幣10萬元左右的鎳幣,一夜間身價百倍,存有者、訊息靈通者和捷足搶購者大發...
原票為中華郵政發行的無面值單位郵票(民普55)。國民黨政府1948年8月發行金圓券行用不到10個月,銀圓雖未明令為通貨本位,但實已取代金圓券。郵資隨物價飛漲而大幅度上升,印刷高面值郵票也無法適應需要。1949年,中華郵政只得發行無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