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啟生女士紀念塔位於常州市第一中學內東北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啟生女士紀念塔
- 地理位置:常州市第一中學內東北隅
- 塔建於:1931年
- 通高:近4.3米
位置,概況,金啟生,
位置
金啟生女士紀念塔位於常州市第一中學內東北隅。
概況
紀念塔建於1931年,用花崗岩石和大理石製成,通高近4.3米。該紀念塔形似燭台,由塔身和塔基組成,塔身為單尖四方四稜柱狀體,其東、南、西、北四面均陰刻“金啟生女士紀念塔”8個描金大字。塔基座為正四方體,正南面貼置黑色花崗岩紀念碑銘,碑文詳細介紹了金啟生女士的簡歷和最近一次修塔時間(碑文中出生於西門鐵市巷有誤,應為南大街西側的鐵市巷;另正南面原為金啟生女士石刻半身浮雕肖像)。基座北面刻有邑人、原江蘇首任都督、民國政府審計院院長、書畫家莊蘊寬撰寫的碑文“失我學托……金啟生女士小傳”,題於1931年。基座西面陰刻楷書“身沒洋存”、“惠普蘭陵”等8字。基座東面刻有“1990年7月常州市第一中學修復”字樣。
紀念塔周邊原為“常州(武進)貧兒院舊址”和“國立音樂院幼兒班舊址”。舊址前身為椿桂坊地段一座坐南朝北面臨古運河的靈官廟(今靈官廟西椿桂坊101號椿桂坊大樓住宅區一帶)。常州貧兒院創辦於1920年前後,全稱“私立常州貧兒院”,由馮曉青、伍琢初等常州名士創辦,1953年市一中遷址於此。上世紀40年代中葉,曾作為國立音樂院幼兒班所在地,新中國許多著名音樂家是從國立音樂院畢業的,為常州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金啟生
金啟生女士(1897—1930),常州鐵市巷人,1897年生,1923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法學系,就聘於荷屬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華僑學校,後為了募集資助常州貧兒院辦學經費,她毅然辭去高薪職務,不要報酬,不談個人婚事,數年間奔走於南洋群島,向華僑募捐,集資達10萬餘元(據已故原常州博物館館長駱振華講為6萬餘元,見《常州文史資料》第三輯,1983年;另據已故原武進縣商會會長蔣克定回憶,金啟生女士把自己在太湖馬跡山的數百畝農田捐給了貧兒院,見《常州文史資料》第九輯,1989年),全部獻給貧兒院作辦學經費。她可謂常州地區最早的女慈善家。由於長年奔波勞累,積勞成疾,1930年逝世時年僅33歲。為表彰她的赤誠慈善之心,常州社會各界特在貧兒院內大天井中建立石質紀念塔,以後又在塔前建樓,取名“啟南樓”,以示不忘她的教學貢獻。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