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夫名冠浚,字哲夫,回族,1929年出生於台兒莊北關,歷代住魚市街。祖父金殿明積德好善,父親金維智為人忠厚,在老糧食攤子開金義興斗行。金哲夫自幼酷愛美術,稍長從父識字,習描紅。7歲人讀育英國小(戰前為王雨村先生創辦,設在舊關帝廟、又名花廟內)。因抗戰故,輟學數月,後相繼就讀於趙有訓、張廉之先生私塾、區立國小、貞一中學和勝利中學。1948年隨勝利中學南遷,1949年7月隨校抵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哲夫
- 出生地:台兒莊北關
- 出生日期:1929年
- 職業:台灣著名畫家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個人生活,
人物生平
金哲夫名冠浚,字哲夫,回族,1929年出生於台兒莊北關,歷代住魚市街。祖父金殿明積德好善,父親金維智為人忠厚,在老糧食攤子開金義興斗行。金哲夫自幼酷愛美術,稍長從父識字,習描紅。7歲人讀育英國小(戰前為王雨村先生創辦,設在舊關帝廟、又名花廟內)。因抗戰故,輟學數月,後相繼就讀於趙有訓、張廉之先生私塾、區立國小、貞一中學和勝利中學。1948年隨勝利中學南遷,1949年7月隨校抵台灣。
初抵台灣,幾經波折,金哲夫終於1951年考取復興崗學院美術系。結業後,再入畫壇耆宿林克恭畫室研究,長達10餘年,受到嚴格的基礎訓練,打下了堅實的素描根底。金哲夫專攻油畫與水彩畫。自1971年起,曾先後參加文經、美術及宗教等團體赴澳洲、日本、韓國、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國訪問。曾舉辦個人畫展7次,應邀參加台灣美展、大專教授聯展、歐遊聯展等,在日本、韓國、美國、法國、比利時、菲律賓、巴拿馬、斯哥達黎加等國舉辦國際性美展多次。
為了豐富生活感覺,積累創作經驗,金哲夫自1971年至1990年間,或公費、或私資,先後6次外出考察、觀摩與寫生,歷游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泰國、巴林、希臘、荷蘭、瑞士、丹麥、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新加坡、菲律賓、利比亞、澳大利亞、蒙地卡羅、沙特阿拉拍(系赴麥加朝覲)等20餘國。近年來,更得兩岸開放之便,方能飽覽祖國風光,親睹各地名勝,為作品內涵之提升創造了條件,致使畫風大變。
金哲夫長期以來辛勤耕耘所獲之成績,深為畫壇所肯定,致多次獲得獎勵:1965年獲首屆文藝金像獎、1971年獲金爵獎、1973年獲文藝獎章、1979年獲台灣教育部四維獎章、1980年獲中興獎、1993年獲社會美育績優獎等。其生平簡歷曾編入1978年台灣中華書局出版之《當代名人錄》,1982、1983、1991年台灣中國傳紀中心出版之《現代名人錄》,以及歷年來台灣出版之多種美術年鑑。另外,1993年應邀編人《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和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辭書編輯部出版的《中國現代書畫界名人大觀》等。
金哲夫歷任台灣美展和文藝創作獎等評審。其於美術教育,經歷尤豐。初到台灣時,曾任教於雲林口湖國小,後因升學而辭去。1956年復於台中市一中任美術教員,1957年返回母校美術系,初任助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並先後兩度出任系主任計8年余。1994年教職退休,專事作畫與著作。另外擔任台灣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中國油畫學會、台灣中國回教協會理事,台灣省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審議委員等職務。
為了豐富生活感覺,積累創作經驗,金哲夫自1971年至1990年間,或公費、或私資,先後6次外出考察、觀摩與寫生,歷游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泰國、巴林、希臘、荷蘭、瑞士、丹麥、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新加坡、菲律賓、利比亞、澳大利亞、蒙地卡羅、沙特阿拉拍(系赴麥加朝覲)等20餘國。近年來,更得兩岸開放之便,方能飽覽祖國風光,親睹各地名勝,為作品內涵之提升創造了條件,致使畫風大變。
金哲夫長期以來辛勤耕耘所獲之成績,深為畫壇所肯定,致多次獲得獎勵:1965年獲首屆文藝金像獎、1971年獲金爵獎、1973年獲文藝獎章、1979年獲台灣教育部四維獎章、1980年獲中興獎、1993年獲社會美育績優獎等。其生平簡歷曾編入1978年台灣中華書局出版之《當代名人錄》,1982、1983、1991年台灣中國傳紀中心出版之《現代名人錄》,以及歷年來台灣出版之多種美術年鑑。另外,1993年應邀編人《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和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辭書編輯部出版的《中國現代書畫界名人大觀》等。
金哲夫歷任台灣美展和文藝創作獎等評審。其於美術教育,經歷尤豐。初到台灣時,曾任教於雲林口湖國小,後因升學而辭去。1956年復於台中市一中任美術教員,1957年返回母校美術系,初任助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並先後兩度出任系主任計8年余。1994年教職退休,專事作畫與著作。另外擔任台灣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中國油畫學會、台灣中國回教協會理事,台灣省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審議委員等職務。
個人作品
其所作之史畫如1971年之《台兒莊大捷》、1973年之《辛亥廣州之役》等,均為政府機構所典藏。另其油畫作品如《春假》、《戲曲人物》、《邊城聖寺》、《溪口鎮》,分別為台灣省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慈湖陵園所典藏。著有《論繪畫中之抽象之具象》、《論中國繪畫的趨向》、《宋代繪畫風格之研究》等和《金哲夫畫集》。
個人生活
由於金哲夫繪畫風采令人讚羨,有台灣文學界名人姜捷曾寫贊文報導,題為《金哲夫用最愛走在人生的畫布上》,並附金哲夫油畫8幅。今選錄片段如下:
“一個醇厚人、一顆執著心、一支不懈筆、一片愛國忱”,極簡單幾句話,勾勒出金哲夫簡單而極有品味的生活,嚴謹而又隨意的繪畫風采,都讓人覺得自然、舒服,願意走近去看、去讀、去賞、去懂……
“金哲夫是憨厚、樸實的山東大漢,很難想像這般豪邁爽朗的人,會有這般敏於洞悉、細於捕捉的一面。他對生活的要求很少,總是清淺淡泊地隨興而過,然而他對精神的要求卻很高,總要在畫境裡求得盡善盡美。所以始終不悔、不倦、不懈,作為藝術家,他少了份浪漫、幢憬,卻多了幾分幽默、豁達。當許多人高唱‘苦澀的美感’時,他早在安寧與平靜里找到萬方和諧,作畫的過程不是痛苦而是努力,倍於常人的努力,以致於從年輕便極負盛名……
“他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嚴謹的、專注的態度,也是他作畫生涯中極大的助力。他無爭也無求,信仰卻帶給他源源不絕的熱愛,讓他有對生命更切、更沉的使命感,去催促他不斷地畫下去、畫下去、畫下去……。”
“一個醇厚人、一顆執著心、一支不懈筆、一片愛國忱”,極簡單幾句話,勾勒出金哲夫簡單而極有品味的生活,嚴謹而又隨意的繪畫風采,都讓人覺得自然、舒服,願意走近去看、去讀、去賞、去懂……
“金哲夫是憨厚、樸實的山東大漢,很難想像這般豪邁爽朗的人,會有這般敏於洞悉、細於捕捉的一面。他對生活的要求很少,總是清淺淡泊地隨興而過,然而他對精神的要求卻很高,總要在畫境裡求得盡善盡美。所以始終不悔、不倦、不懈,作為藝術家,他少了份浪漫、幢憬,卻多了幾分幽默、豁達。當許多人高唱‘苦澀的美感’時,他早在安寧與平靜里找到萬方和諧,作畫的過程不是痛苦而是努力,倍於常人的努力,以致於從年輕便極負盛名……
“他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嚴謹的、專注的態度,也是他作畫生涯中極大的助力。他無爭也無求,信仰卻帶給他源源不絕的熱愛,讓他有對生命更切、更沉的使命感,去催促他不斷地畫下去、畫下去、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