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同銘,男,江蘇連雲港人,1938年出生,研究員,蔬菜育種專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生理生化專業。從事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來,先後獲國家及部市級獎勵多項,是我國最早開展非破壞評價果蔬營養品質的專家,著有“5406抗生菌的生產與套用”,“農家肥料知識”等書,參與合作編著書籍多部,已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在國外學術刊物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近20篇。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科研情況,
人物簡介
金同銘,男,江蘇連雲港人,1938年出生,研究員,蔬菜育種專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生理生化專業。
主要經歷
1963年~1986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農用抗生素的研究,為我國抗生菌肥料的研製、作用機理的探索、工業化生產工藝的研究及大面積推廣套用作出顯著成績,在二十餘省市推廣,使用面積近一千萬畝,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先後獲部和國家級成果獎。
1986年以後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工作,繼而轉入蔬菜營養與光譜技術的研究。
1990年~1991年赴日本國家食品綜合研究所進修,在國際知名學者河野博士的指導下,開展非破壞評價蔬果類營養品質的研究。
1991年回國後,分別參加和主持過北京市重大科研項目、重點項目及院重點項目多項。
科研情況
金同銘在“蔬菜種質資源改良實驗室”項目中,主持蔬菜種質資源營養品質評價課題的研究,該課題重點針對與人體健康有密切關係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E、膳食纖維和礦質元素等進行深入的探討。先後對十字花科、葫蘆科、百合科等600餘份栽培及野生資源材料進行篩選,積累了2000多個光譜圖資料,發現一批很有價值的蔬菜新資源。如西班牙南瓜、白花桔梗、決明、刺老芽、沙棘等。在“儲藏大白菜綜合技術開發研究”項目中,主持“大白菜營養品質評價”和“硝酸鹽、亞硝酸鹽積累規律”兩個課題的研究。系統評價了大白菜的營養價值,闡明了某些營養成分在植株體內的分布規律,制定了食用品質的量化評價方法,提出了北京地區大白菜的營養標準(共24項指標),並系統研究了大白菜從品種、儲藏到加工過程中硝酸鹽、亞硝酸鹽積累變化規律。這批研究結果是當時有關大白菜營養品質評價方面最全面最系統的研究成果並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在主持“用NIR光譜法非破壞評價果蔬營養的研究”中,針對當時國際上該領域的發展動向,通過對原NIR光譜儀的改造,在國內最先把光導纖維技術套用於蔬果領域的研究中來,並在大白菜上取得突破,國內同行專家的評價是“——這項研究開創了國內的先例,填補了空白,使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並於1994年應邀在第六屆國際光譜學會議上宣讀兩篇論文,其中有一篇論文被認定為國際上光譜學套用新領域的第一篇報導,並與美、英、德、加拿大等共5篇一起被列為當時國際上最新進展的五篇之一。通過對葉菜類和不規範形果菜類,如黃瓜、西紅柿、南瓜、苦瓜等的非破壞評價研究中,總結出一套適合於蔬菜類研究的新的實驗技術和研究手段,即“同步疊加分析”和“多光譜複合”技術。國內同行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和較高的評價。專家們在鑑定該項成果時這樣寫道:“這項研究的創新之處是首次提出‘同步疊加分析’方法和‘多光譜複合’概念,為果蔬類營養成分的快速檢測建立了一個通用的原則,為更廣泛的套用提出了理論依據,不僅居國內領先地位,而且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運用這些實驗技術和研究手段,在短短几年裡,共研製出近四十個分析測試軟體,這些軟體包括大白菜、油菜、黃瓜、南瓜、西紅柿、蘋果、草霉等10種果蔬作物,分析項目有粗蛋白、膳食纖維、糖、酸、維生素等十幾項營養指標,並已廣泛套用於果蔬類育種、資源評價及營養品質分析等方面。和常規技術相比,提高效率上百倍,充分顯示出它的快速、簡便、非破壞、準確和多項指標同時分析的優點。為“八五”攻關及其它課題分析樣品6千餘份,提供幾萬個數據。該成果已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從事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來,先後獲國家及部市級獎勵多項,是我國最早開展非破壞評價果蔬營養品質的專家,著有“5406抗生菌的生產與套用”,“農家肥料知識”等書,參與合作編著書籍多部,已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在國外學術刊物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近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