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重慶市北碚區轄鎮。位於區境東北部。面積69.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752人(2010年六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偏岩場16號。
沿革
鎮因轄區內一金刀峽風景區而得名。1953年建石河鄉,1956年併入偏岩鄉,1962年為石河公社,1984年更名皮家山鄉。1995年由原江北縣劃歸北碚區管轄。1996年,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小塘、田灣、星洞、桃埡、五馬5個行政村。2000年10月,撤銷皮家山鄉,設立金刀峽鎮。2005年,撤銷偏岩鎮,併入金刀峽鎮。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9116:~001 121偏岩社區 ~201 220小塘村 ~206 220七星洞村 ~207 220五馬村 ~208 220勝天湖村 ~209 220小華瑩村 ~210 122永安村 ~211 220石寨村 ~212 220響水村
原【偏岩鎮】因鎮上場橫街有一向西北傾斜的巨大山崖而得名。清設偏岩場。1929年設偏岩鎮,隸第九區。1941年改偏岩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改偏岩鎮。1995年,偏岩鎮由江北縣劃入北碚區。1996年,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元門、青山、永安、栽田、竹園、石寨、響水、桐子、踏橋等10個行政村和偏岩場1個居委會。
鄉鎮概況
金刀峽鎮位於北碚區東北部,距北碚城區30千米。境內有金刀峽自然景觀。 1953年建石河鄉,1956年併入偏岩鄉,1962年為石河公社,1984年更名皮家山鄉。1995年由原江北縣劃歸北碚區管轄。面積4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1.67萬人,轄小塘、田灣、七星洞、桃埡、五馬5個行政村。2005年撤鄉改設金刀峽鎮。2005年8月,根據“渝府[2005]172號”檔案,重慶市政府撤銷北碚區
偏岩鎮,整體併入金刀峽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74.1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偏岩場16號。
旅遊資源
金刀峽風景區距金刀峽鎮駐地約12公里,沿著1.5米寬的水泥石板道路到驚魂台下1200級的千雲梯即到峽底。峽谷為南北走向分為上峽藏刀洞和下峽景區,全長8.3公里,其中上峽藏刀洞2.1公里,下峽景區6.2公里,上峽藏刀洞景區主要以泉、瀑、崖、潭為景觀,在中部有一藏刀洞(當地老人稱為自生橋),因
石灰石被水溶解而氧化後形成碳酸鈣積澱,把峽兩岸連線成一個洞穴。
傳說明末勇將張昆,別稱張金刀在此地獲得寶刀效命夏王明玉珍,金刀峽也由此而得名。整個峽谷最窄處不足5米,崖壁最低處300米,下峽兩側並列海拔800—1100米、大小而高低錯落有致的山峰10餘座,谷底與山峰高差100—300米,有一險峻段長約500米,最窄處2米;西岸崖壁直通谷底,垂直高差100米,懸崖頂上藤木橫生,枝幹交錯,必待日已中天,陽光始照谷底,峽中水壁天開,水隨山轉,只余天光一線名為“
一線天”,谷底系60餘個條狀水潭相連線,各潭大小參差不齊,長10米,深2米,唯連線處有沙灘、怪石,潭底峽壁山花藤樹,大大小小的泉水順著台癬爭相跳躍而下,在陽光的投射下,形成七色彩虹,褶褶生輝,飛泉流瀑濺起的水霧,奇形怪狀的石乳形成一片如夢如幻的世界。
下峽景點分布於上下兩段,上段以洞景為主,下段以水景為主,時有雄鷹展翅,時有猿猴嬉戲。小景點多集中於上段。主要有獠牙洞、
犀牛洞,三級長瀑、
怪石灘、玉壁岩、懸天飛瀑、尋樂石灘、三檐水、二龍洞,一簾幽夢,千絲萬縷、一線天、獅頭峽、珠簾疊翠、梭板飛泉、噴珠濺玉等45個景點可供遊人探險、攀登、踏足。
旅遊景點
驚魂台
進了山門,步行約五分鐘便可看到一平台,長約5米,寬3米,站在台上往山崖下望去,確有觸目驚魂之感,有恐高症的遊客萬不要走過去。相傳解放戰爭時期,
雙槍老太婆派她隊下十餘人去解救被捕的共產黨人,結果失敗,被敵人圍追至此,彈盡糧絕,他們一行十餘人手挽手肩並肩跳下山崖,英勇救義,嚇得敵人魂飛魄散,由此得名驚魂台。
神鷹沐浴
金刀峽上段入口處,右側峽岩雄屹突兀,如一巨大鷹嘴頭突入峽空,清澈泉水從鷹嘴灑淌而 下,使峽口顯得特別蔭涼滋潤,森嚴壁壘,這就是金刀峽內第一勝景--神鷹峽。站在本道上,遠觀神鷹其鷹爪又幻化為一隻俯視清潭的小鷹頭,從它張開的嘴中流出晶瑩剔透的珠串。這一大一小兩個鷹嘴泉集於一 身,使得神鷹峽更加神奇壯麗。
懸天飛瀑
位天金刀峽上峽口右側
日照壁,山崖崴峨,筆直衝天。一股銀白色的飛泉傍著雄偉的山勢從天而降,瀑高約150米,寬10米左右。瀑口左面有一方形石洞,何人何時何因鑿之無從考證。據當地一百歲老翁講,曾有一遠方老道在此修煉多年,後得道成仙,在某個久雨初晴的正午,駕一道彩虹而去。並說當年白蓮教亦在此活動。
乾旱時節,飛泉如銀絲鏈串飄灑於天地之間;涼風拂過,泉水隨風飄散,五光十色,如仙女散花一般,點點滴滴甚似好看;山雨過後,山洪入峽,泉如潮湧飛演直下,瀑布猛增達十餘丈,瀑聲震聲天動地,如百鼓齊鳴,其勢如虹,十分壯觀廳特。因此瀑布隨雨旱時節變化顯著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雙面飛瀑。
崖半有一橫穿日壁的天然便道,瀑聲如雷,震耳聾;水花飛油,空翠濕人衣;隔簾遙望,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遠硯飛瀑,氣勢磅礴,使人不禁想起
李白的千古絕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歷史沿革
偏岩古鎮清代屬江北廳禮里六甲,始建於康熙十年(1655年),在清代稱“接龍場”。乾隆二十年(1755年),接龍場開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始在此建場為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設仁、義、禮3里對場鎮進行管轄,接龍場系禮里六甲。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改接龍場為偏岩場。民國十八年(1929年)置偏岩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鎮置鄉,1955年改置偏岩區,1956年復置鄉。1994年復置偏岩鎮,1995年區劃調整,由渝北區劃入北碚區。2002年4月被命名為首批“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
學校
轄下國小
金刀峽國小
轄下中學
兼善中學金刀峽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