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從地域到國家的政治文化認同》是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代從地域到國家的政治文化認同
- 作者:王耘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5月
- 頁數:227 頁
- 定價:5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04245
- 版次:1
《金代從地域到國家的政治文化認同》是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耘。
《金代從地域到國家的政治文化認同》是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耘。內容簡介《金代從地域到國家的政治文化認同》通過梳理金代的崛起、強盛及衰亡,論述了金代歷史文化所經歷的由部族到國家的政治文化認同過...
這些都使金朝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史稱大定之治。 [26] 金世宗除了抵禦南宋北伐,還出兵威震西夏、高麗,使這兩國臣服金朝,被金史稱為小堯舜。 [27]1189年金世宗死後,由於太子完顏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兒子完顏璟即位,是為金章宗。 [24] 金章宗前期的政治漢化甚深,文化十分發達,史稱...
近代中國“地域文化”的表達,著重從歷史敘述、種族血統、學術傳承、方言寫作、地方民俗等方面去發揮,這些範疇的內涵,是在特定歷史時空中的政治對話過程層積而成的。近代“地域文化”話語的建立,也是近代中國國家觀念從“天下”轉移到“國家”的過程,讀書人在國家意識和地方關懷的二重奏中,不斷調校音調,加入自己...
《遼夏金元時代的宗教思想與文化認同》是202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志偉。內容簡介 本書在10—14世紀中國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對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遼夏金元等政權及其主要宗教思想,進行巨觀與微觀相結合的通貫性研究。從文化認同的角度,對遼夏金元時代的宗教思想文化進行了整體研究,較為系統...
上編通論,由“女真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和“金王朝封建政治制度”兩部分組成,每部分又分若干章。下編是分論和綜論。分論就漢官制度等問題作了論述,綜論則可視為全書的綱領和總結。作者撰寫《研究》一書的宗旨,是要從不同國體與政治的角度對金代政治制度各方面進行整體論述,將金代政治制度中具有女真族特色的...
《金代宗室研究》是李玉君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6月。該書對金代宗室群體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從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多元共存的角度對金代宗室進行了理性評價。作者運用計量史學方法,通過大量圖表將龐雜的數據和歷史事實結合起來,直觀說明金代宗室相關問題。內容簡介 該書界定金代宗室...
李玉君(1980-),歷史學博士,法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評審,教育部全國高校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特聘主講教授,遼寧省規劃基金項目會評評審,東北大學“環渤海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遼寧省法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韓國《亞洲研究》雜誌編委等職,大連市第十六屆人大...
金磚國家(BRICS),最初是引用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四國英文名稱首字母組成縮寫詞。因“BRICs”拼寫和發音同英文單詞“磚”(bricks)相近,中國媒體和學者將其譯為“金磚國家”。2011年,南非(South Africa)正式加入金磚國家,英文名稱定為BRICS。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總面積26.46%...
統一和諧的社會,為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發展的結果又促使文明社會大踏步地前進,良性循環,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創造發明的黃金時代。黃帝時代出現酋邦國家政權機構,是黃帝的首創,從政治角度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史記·封禪書》說:“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軒轅本紀》說:“黃帝築邑造...
中原地區以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長期居於正統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文化特質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是自上古有巢氏、燧人氏等時期至唐宋,長期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中原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必須注意的是,中原文化...
(三)宗教信仰之缺乏。中國國民脫離初民之迷信最早。唐、虞、三代之聖哲,專以人事言天道,即殷人尚鬼,有似於宗教性質,然其祭祀仍專重人鬼,無宗教家荒誕之說。後之立國者,於政治教育不能盡饜人望,又無宗教以資其維繫,則人心之饑渴,乃甚於原有宗教之國家。民族交流 從東漢後期到隋代五百多年的時間是...
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有為...
酒與三教文化 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有史可考的夏、商、周直到今天,酒始終與國務活動緊密相連。今天標誌不同級別的有“國宴”、“便宴”、“雞尾酒會”等,而古代同樣有各種規格的宴飲,並且是禮法和國體尊嚴的體現。儒家對次極為重視,認為是教育人民、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是“王道”的重要內容。佛教是...
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的大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它結束了唐末以來國內分裂割據和幾個政權並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它促進了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尤其是元朝首次實現了全中國歷史上的最大...
其次,當時高盧地區還未出現國家,沒有形成政治上的統一體,錢幣的鑄造和流通具有分散、局部的性質。許多部落集團擁有自己的鑄幣工場,每一種貨幣的使用範圍大約在直徑80—160公里的區域內。再次,各種物品在部落集團間的交換中仍作為等價交換物在廣泛使用。民族文化 可分為以下幾個前後相連的時期: 鐘形杯文化和戰斧...
而且有發育較早的工業和商業:是世界最早的天然氣開採地、是世界雕板印刷術、世界紙幣、世界蓋碗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國最早出現城市文明的地區之一,早在距今4500-3200年之間,就有新津寶墩、溫江魚鳧、郫縣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雙河和紫竹等6座古城,在三星堆、金沙文化時期,古蜀已進入國家形態,有比較發達的神權...
大一統,漢語辭彙。拼音:dà yī tǒng “大一統”不同於“大統一”單純就地域統一作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該思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更從政治、軍事、經濟起到地緣互補的巨大優勢效應。《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圖騰崇拜作為一種原始的宗教信仰,它也孕育出原始的政治文化。圖騰崇拜是凝聚氏族和部落的精神的紐帶,還作為它們特有的標誌。這也就起到了凝聚內部和區分外部的雙重功用。同一圖騰氏族的成員,“無論其屬於哪一個部落,都象親兄弟般地是一個確鑿無疑的親屬”。這種關係成為氏族內部間和平共處的保證,有效地防止內部...
中國“文化多元一體”道路與西方“文化多元主義”道路不同。中華文化的哲學基礎總能使多元與一體的事物辯證統一。中華文明雖擁有多元的地理人文樣態,但有一體的國家建構,一體的中華民族,一體的政治文化認同。交替演進 從有夏到後來的華夏,有一個擴大的過程。最初有夏表示的是西土之人。這是以地域為指向的,而不...
“一帶一路”建設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要付諸實施,必須獲得各方認同,達成廣泛共識。“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習近平同志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同有關各方坦誠深入地對話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廣泛凝聚共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
農業也傳入赫哲地區。清末民國初,赫哲人中出現了大土地占有者和擁有大量漁獵生產工具的富人,他們通過出租土地和槍、馬、漁具入股分成進行原始積累,加速推動了赫哲人社會的階層分化。在廣泛的地域關係和清朝國家社會組織機構取代赫哲人自身的社會組織及其功能的基礎上,統一的赫哲族民族認同意識形成。以上,均是赫哲族民族...
他認為,後現代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美學風格,而且是晚期資本主義邏輯的文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詹姆遜吸收經濟學家恩內斯特·曼德爾的《晚期資本主義》的觀點,認為後現代主義是晚期資本主義的“主導文化”,文化分期與資本主義本身有著緊密的關係,資本主義的發展分為了三個階段,其對應關係如下:國家資本主義——國家...
在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時,季羨林就提出了“大國學”的初步構想:“‘國學’應該是長期以來由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涵蓋廣博、內容豐富的文化學術,而絕非儒學的代名詞。”到季羨林逝世後,“大國學”的概念才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這時候,“大國學”的構想已被確定為:國內各地域文化和56個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
第一節 洛陽與汴梁:文化重心與政治重心的分離十一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的洛陽與汴梁——”道統“與”政統“的分離——印刷術、知識傳播,以及以道德、知識與思想互相認同的士人階層的膨脹——言論環境、自由議論與政治意識形態的鬆動——國家管理與私人生活之間,介於皇權與個人之間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