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國小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金仙士紳袁覲光於金仙場文昌宮創辦當地第一所初級國小,由一名主張變法維新的老童生執教,辦學經費由金仙場行款支付。至民國18年(1929年),新辦的女子高級國小以文昌宮作校舍,初級國小遷至三聖宮續辦。這所初級國小是金仙地區文化發展的搖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仙國小
  • 簡稱:金仙國小
  • 校訓:名教有樂地,大將無棄材
  • 所屬地區:四川省金仙地區
  • 學校屬性:初級國小
  • 主要獎項:清貧學生獎學基金
  • 現任校長:高紹興
  • 知名校友:張國維、羅錦章
歷史沿革,學校簡介,發展歷程,

歷史沿革


民國10年,四川省議會議員袁龍光由蓉卸任歸鄉,與其兄袁覲光商議,決定在金仙創辦1所高級國小校,得到鄉紳羅廉泉、羅金相、張鵬初、李春田等人的支持,是年春始籌辦,秋,由縣正式批准為“劍閣縣金仙場第二高級國小校”,袁覲光作第一任校長,羅廉泉協助工作。廟宇改造成教室、廚房、廁所、宿舍,新做了桌凳。先後聘請了蒲瑞徵(川北師範畢業)、袁雨滄(國立成都大學畢業)、周子強(北京大學畢業)、袁宗禹(北京師大畢業)、袁朝泗(川大中國文學院畢業)等知名教師。校長辦學有方,教員思想活躍,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常進行以國恥為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演文明戲,舉辦春秋運動會,定期到橫翠閣、塗山、皇山、白龍、元山、縣城等地旅遊。辦學經費也有保障,收金仙場所有行款歸學校,繼而又向田頌堯軍長等募集。校資漸裕,新建校舍一院,辟體育場,設備較齊。民國20年,女子高級國小併入,始開全縣男女合校的先聲,學校規模增大。因辦學有成績,士紳孟蘭田代表縣政府送一塊上書“教育楷模”的金字匾,掛於禮堂正中,以示表彰。
民國21年,劍閣縣長吳龍驤製造了“11.9”大慘案,參加升鐘農民動者20餘人,烈士鮮血染紅學校場,不少學生見此慘狀,伏案痛哭,學校受此慘案震動極大,停課1年。
民國22年,學校恢復。民國24年紅軍過境又停課半年。是年秋經十四區專員田湘藩飭令重設,改為“縣立第七國小”。
民國26年春,袁鎮南作校長,學校更名為“縣立金仙場國小校”。袁狠抓教學質量,又著手整頓校容,把被砸爛的“名教有樂地,大將無棄材”的對聯牌子修補後漆刷一新,掛在禮堂正中的兩邊;將“八德”漆成黑底白字,橫掛在禮堂正中,作為校訓。又將其前任校長任職期間修建教學樓捐款捐料人名刻匾以示表彰。時教學質量很高,每逢縣上組織統一考試,金仙常列第一;縣城舉辦體育運動會、觀摩會等,大都是金仙奪冠,學校名噪一時。從開辦到此時,畢業學生達1200多人。學校總面積橫為18丈,縱約16丈,當時在校學生230餘人。此期為學校教育發展的一個興旺時期。
民國29-33年,學校仍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之後因袁羅兩派爭奪地方權勢,常打派仗,學校深受其害。解放前夕,羅廣文潰軍過境占學校為營房,學校停課,損失慘重。

學校簡介

學校開辦40餘年來,培養了數以百計的人才,他們先後步入政界、商界、教育界及其他各行各業,使金仙成為劍閣的文化之地。究其原因:一是金仙歷有重視文化的傳統,清時,辦私塾之風盛行一時;二是張國維、羅錦章等人最早去大學讀書,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響,提倡新學,反對舊學,重視發展家鄉教育;三是學校開辦以來師資力量雄厚,聘請的教師中大學畢業生約占四分之一,幾任校長又是辦學之能手;四是地方社會各界重視對人才的培育,國立政法大學教授張國維給劍閣國小郵寄成套掛圖書籍,1948年將在金仙的全部產業收益合1億元捐出,作為本縣清貧學生獎學基金,除縣國中和金仙固定名額不輪流處,其他國小採取輪獎制,使清貧學生有受教育的機會。羅廉泉將迎水1處莊子賣掉,經費用以籌辦女子高級國小,使女子也有入學機會。由於上述原因,造成金仙地區文化之繁榮。

發展歷程

1950年,學校因設施設備不足,未及恢復成完小,只招收兩個初小班,文教科派楊樹良去組織中心國小,用竹片將禮堂隔做兩間教室,由農會主席李占朝派人用牆板築高低土台當桌凳,用神匾改做黑板,勉強維持上課。秋,恢復成完小,校長張榮福組織教師與農會部和自衛隊員一起,借用桌凳、木床,安排好教師的住房,街鄉有識之士也相繼捐贈零星家什和竹木器材、黑板,開闢了球場,學校辦學條件有所改觀。
1952年春,楊作舟作校長,他與當地黨政密切配合,苦實,帶領全體教職工辛勤工作,學校辦得有聲有色,教學質量高,成為全縣及至全地區馳名的學校。縣文教科經常派教研室的同志來校聽課和總結辦學經驗,向全縣推廣,並組織全縣各鄉教師來校聽課學習。1959年,金仙國小成為縣的重點國小,1962年獲縣教育教學流動紅旗,在縣的群英會上獲勞模錦旗,次年成為綿陽地區的紅旗學校。1964年春,西昌專區組織重點學校校長來金仙取經學習1周,並與師生一起綠化學校,栽雪梨10餘株留念,贈送圖書金額千餘元。是年,成為省的重點國小。1962年至1964年,閬中河樓國小、鹽亭太平國小、西河國小等校也來金仙取經學習。學校先後獲專區和縣幾十面紅旗,1965年《四川日報》報導了金仙國小辦學先進事跡,縣文教科組織全縣教師深入學習.1966年春,楊作舟不幸病故。
1958年於金仙大隊的金仙角辦起了金仙公社第一所民辦中學,學生60人。1960年遷校至雙河大隊白家窩,次年停辦。1965年春又於金仙場三聖宮開辦1所農業中學,招生50餘人,學習會計,教師有張明禮等人,1967年上期停辦。
1966年“”開始,1967年,學校停課。次年複課,1969年秋招收附設國中班。1970年中國小合設,高鴻飛任中學校長,段美壽任國小校長,在場左邊新修教室4間,接小院教室四角,增加宿舍8間,1973年中國小合辦。次年,於金仙大隊五組辦起民中1所。1977年畢業7個國中班(4個公辦,3年民辦),上中專錄取七的26人。當時復興、吼獅、塗山及南部縣邊境的學生也多來金仙國小就讀。另在小橋大隊梁氏祠、大順大隊二隊也先後辦過幾屆民辦國中班。
1984年,高紹興作校長,司年建一幢三樓一底的綜合樓,先後修建了四周圍牆、大廚房、校門。台胞蒲錦章為懷念其父蒲瑞南,在金仙村蒲家灣辦起1所瑞南幼稚園,又與台胞羅選賢共同捐款為學校修建勤工儉學綜合商店7間。1992年開闢後場400平方米。教工會多次受縣市表彰。中心校轄小橋、雙河、大順、柏椏、賽金、井峰、西河、雙柏8所村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