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濕地星

量濕地星

孢子濃茶褐色,球形,表面有微細的疣狀突起。子實體初發生時呈球狀,外皮褐色,質厚而強韌,富吸濕性;3層,外層薄,鬆軟,中層纖維質,內層脆骨質,成熟後,裂成6~10餘片,濕潤時舒展而向下反卷,直立地上,狀如星芒,乾燥時向內捲縮,甚剛硬,內側具深裂痕;內皮球形,質薄,灰色至褐色,頂端有1孔,孢子由此散出。季節與生長處夏、秋間生於山野路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量濕地星
  • 拉丁學名:Geastrum triplex
  • 別稱:米屎菰、地蜘蛛、地星、土星菌、大孤、山蟹、石蟹
  • :植物界
  • :擔子菌門
  • :傘菌綱
  • 亞綱:鬼筆亞綱
  • :地星目
  • :地星科
  • :地星屬
  • :量濕地星
  • 分布區域:吉林、河北、河南、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雲南、四川
形態特徵,生境分布,採集加工,

形態特徵

孢子濃茶褐色,球形,表面有微細的疣狀突起。子實體初發生時呈球狀,外皮褐色,質厚而強韌,富吸濕性;3層,外層薄,鬆軟,中層纖維質,內層脆骨質,成熟後,裂成6~10餘片,濕潤時舒展而向下反卷,直立地上,狀如星芒,乾燥時向內捲縮,甚剛硬,內側具深裂痕;內皮球形,質薄,直徑1.2~2.8厘米,灰色至褐色,頂端有1孔,孢子由此散出。
量濕地星
有一些地星的子實體在乾燥時其“花瓣”會捲起以保護孢子囊,此時整個菌都脫離地面,如同風滾草一般。潮濕時“花瓣”則外翻使孢子囊露出,並通過降雨或動物的活動幫助其孢子萌發。
地星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又稱為米屎菰、地蜘蛛、量濕地星、土星菌、大孤、山蟹、石蟹等。藥材一般來自硬皮地星(Geastrum hygrometricum)和尖頂地星(Geastrum tirplex)。《西園菌譜》載:“狀似馬勃,大如彈丸及米粉團,色似松露,嫩時食味似松露,老則自剖為五瓣花,內赤有指頭大者,彈之出黃粉,若誤入耳,則令人聾。”

生境分布

野生於林中的沙土、半山坡及草叢中。 分布於吉林、河北、河南、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雲南、四川、福建等地。

採集加工

夏、秋採收,剝去外包被的硬皮,曬乾。
量濕地星
量濕地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