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野馬龍(Bagualia alba,屬名和種名均為西班牙語,取自bagual,野馬,alba意為黎明),是一種蜥腳類恐龍。化石標本編號MPEF-PV 3305–3348,包括基本完整的頭骨,出土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丘布特省,卡諾頓瀝青組,距今約179億年前,侏羅紀中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馬龍
- 拉丁學名:Bagualia alba
- 界:動物界
- 綱:蜥形綱
- 目:蜥臀目
- 屬:野馬龍屬
- 種:黎明 野馬龍Bagualia alba
- 亞目:蜥腳亞目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
形態特徵
野馬龍可能是最早的真蜥腳類恐龍之一,長有晚期蜥腳類恐龍常見的勺形牙齒。
棲息環境
野馬龍化石發現於卡諾頓瀝青組(Cañadon Asfalto組)地層,這是一個湖泊沉積層。卡諾頓瀝青組的大部分恐龍都來自於這個地層的上層,地質年代約1.704-1.66億年前,這裡發現了眾多的食肉恐龍,神鷹盜龍(皮亞尼茲基龍科)、皮亞尼茲基龍(皮亞尼茲基龍科)、始阿貝力龍(角鼻龍下目)、最早的異特龍超科阿斯法托獵龍以及兩種蜥腳類,佛克海姆龍(真蜥腳類),巴塔哥尼亞龍(鯨龍科)和畸齒龍科的手齒龍、雙型齒翼龍類的古腦翼龍。叉龍科的、比例脖子最短的蜥腳類短頸潘龍曾經被錯誤的判斷為這個地層,但實際是稍晚的卡諾頓石灰岩組。野馬龍也發現於這個地層,但是是唯一一種發現於下部的恐龍,生活於1.79億年前。
生活習性
通過其出土的地層,研究人員確定野馬龍生活在距今1.79億年前,正是較原始的蜥腳形類恐龍開始衰退的時期。當時,大規模的火山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得環境發生劇變並進一步影響了生態系統,針葉樹和鱗葉植物逐漸興旺,而適應了進食這些植物的、以野馬龍為首的蜥腳類恐龍也隨之興起,進而取代了較原始的蜥腳形類恐龍成為了占據主要地位的素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