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青茅(野青茅(原變種))

野青茅

野青茅(原變種)一般指本詞條

野青茅(Deyeuxia pyramidalis (Host) Veldkamp)是禾本科野青茅屬植物。稈直立,其節膝曲,叢生,高可達60厘米,平滑。葉鞘疏鬆裹莖,葉舌膜質,頂端常撕裂;葉片扁平或邊緣內卷,無毛,兩面粗糙,帶灰白色。圓錐花序緊縮似穗狀,小穗草黃色或帶紫色;穎片披針形,先端尖,稍粗糙,芒自外稃近基部,近中部膝曲,芒柱扭轉;內稃近等長或稍短於外稃;延伸小穗。6-9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及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諸省區;歐亞大陸的溫帶地區均有分布。生長在海拔360-4200米山坡草地、林緣、灌叢山谷溪旁;河灘草叢。

野青茅為山區冬草的主要來源之一。野青茅的適口性中等,各種家畜均喜食,刈割青貯或調製乾草則各種家畜更喜採食。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多年生。稈直立,其節膝曲,叢生,基部具被鱗片的芽,高50-60厘米,平滑。葉鞘疏鬆裹莖,長於或上部者短於節間,無毛或鞘頸具柔毛;葉舌膜質,長2-5毫米,頂端常撕裂;葉片扁平或邊緣內卷,長5-25厘米,寬2-7毫米,無毛,兩面粗糙,帶灰白色。
圓錐花序緊縮似穗狀,長6-10厘米,寬1-2厘米,分枝3或數枚簇生,長1-2厘米,直立貼生,與小穗柄均粗糙;小穗長5-6毫米,草黃色或帶紫色;穎片披針形,先端尖,稍粗糙,兩穎近等長或第一穎較第二穎長約1毫米,具1脈,第二穎具3脈;外稃長4-5毫米,稍粗糙,頂端具微齒裂,基盤兩側的柔毛長為稃體之1/5-1/3,芒自外稃近基部或下部1/5處伸出,長7-8毫米,近中部膝曲,芒柱扭轉;內稃近等長或稍短於外稃;延伸小穗軸長1.5-2毫米,與其所被柔毛共長3-4毫米;花葯長2-3毫米。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360-4200米山坡草地、林緣、灌叢山谷溪旁;河灘草叢。野青茅為溫帶和暖溫帶山區生長較多的一種暖溫性中生禾本科上繁草。植株中等高大,粗壯。在東北、華北多生於濕潤的中山與亞高山之間的林緣、林間草地、緩坡、雛谷等地,一般多在海拔1400-1900米的山坡,土壤多為山地棕壤及部分灰褐上。如在五台山陽坡分布很廣,數量大。野青茅草地的形成多為森林破壞後的一種次生植被。在山西省的五台山、太岳山、呂梁山及太行山的高海拔高山以上海拔愈高分量量愈少,如在五台山1900米以上就很少見。在暖溫帶或部分亞熱帶主要是在高海拔、溫度低的山地出現。野青茅為這些地區建群植物之一,常大片成群生長於山地。總蓋度很大,可達95%。野青茅抽穗較晚,整個營養期較長,可利用十七較長。
華北中山地區由野青茅所形成的群落,其伴生種大多為中生草本植物,一般沒有森林及灌叢,個別地區有小量胡枝子屬的小灌木。最常見的中生草本植物以藍花棘豆、達里胡枝子、草木犀、硬質早熟禾、圓柱披鹼草、短穎鵝觀草、紫羊茅、披針葉苔、委陵菜等為多。中國南方亞高山如滇東北烏蒙山地、海拔3000-3300米高地也有大面積分布,蓋度也很大,以中生野青茅為主要建群種,其它科草本植物有穗序野古草、紫羊茅、狼毒、山地紫菀等混生。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及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諸省區;歐亞大陸的溫帶地區均有分布。

生長習性

在中國浙江省景寧舍族自治縣野青茅的返青期為3月13日,初牧期為4月13日,抽穗期為7月9日,果熟期為10月13日,乾枯期為11月7日。

主要價值

野青茅的適口性中等,如華北山地野青茅草場中放牧家畜,常多採食藍花棘豆、苔草、披鹼草等,而野青茅遺留很多放血量小時,在冬季常見覆蓋很厚一層野青茅和硬質早熟禾等的枯葉層,尤其利用作為放牧羊群更是這樣。一般家畜也採食,以馬匹採食率最高,牛次之,綿羊和山羊採食率低,尤其在秋季更低。但再生草質量較高,各種家畜均喜食,刈割青貯或調製乾草則各種家畜更喜採食,有機物質消化率在60%以上而本草又繫上繁草,故宜於刈割利用。
野青茅適口性中等,宜於大家畜採食。其地上部產量結構,0-20厘米層內產量很低,而且莖的比例大,70%以上的產草量均在20厘米以上部位,故宜於明草利用。在野青茅群落中產量高的每畝可達300-400千克青草,莖葉比為1:12.1。山地野青茅草甸群與地下部植物量之比為1:3.64,而且細根量為落的莖葉比為1:1.78。
野青茅為山區冬草的主要來源之一。

物種區別

與疏穗野青茅Deyeuxia effusiflora Rendle的主要區別在於:稈平滑無毛,第1穎邊緣具纖毛:外稃長約44.5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