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茶辣,中藥名。為楝科植物灰毛漿果楝Cipadessacinerascens (Pellegr.) Hand.-Mazz.的根、樹皮或葉。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具有祛風化濕,行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瘧疾,痢疾,脘腹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燙傷,皮炎,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茶辣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芸香目
- 科:楝科
- 屬:漿果楝屬
- 種:灰毛漿果楝
- 分布區域: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 採集時間:全年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軟柏木、大苦木、假吳萸、魚膽木、串黃皮、假茶辣、魚苦膽、山黃皮、老鴉飯、亞洛輕、石岩青、亞羅青、野胡椒、抱雞婆、老鴉樹、羅漢香、白酒藥、野白臘
入藥部位
根、樹皮或葉。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功效
祛風化濕,行氣止痛。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瘧疾,痢疾,脘腹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燙傷,皮炎,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防治瘧疾:灰毛漿果楝皮9-15g。煎服。
2、治外傷出血:灰毛漿果楝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1-2方出自《雲南中草藥》)
3、治小兒皮炎,皮膚瘙癢:假茶辣葉、桃葉各適量。煎水洗患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採集加工
根、葉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灰毛漿果楝又名:野桐椒,臭子。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1-4米,很少達8-10米;樹皮粗糙;嫩枝灰褐色,有棱,被黃色柔毛,並散生有灰白色皮孔。葉連柄長20-30厘米,葉軸和葉柄圓柱形,被黃色柔毛;小葉通常4-6對,對生,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10厘米,寬3-5厘米,下部的遠較頂端的為小,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偏斜,兩面均被緊貼的灰黃色柔毛,背面尤密,側脈每邊8-10條,斜舉。圓錐花序腋生,長10-15厘米,分枝傘房花序式,與總軸均被黃色柔毛;花直徑3-4毫米,具短梗,長1.5-2毫米;萼短,外被稀疏的黃色柔毛,裂齒闊三角形;花瓣白色至黃色,線狀長橢圓形,外被緊貼的疏柔毛,長2-3毫米,雄蕊管和花絲外面無毛,裡面被疏毛,花葯10,卵形,無毛,著生於花絲頂端的2齒裂間。核果小,球形,直徑約5毫米,熟後紫黑色。花期4-10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2400m以下的河岸、路邊等的疏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中。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樹皮灰色,粗糙,小枝有棱,被絨毛。葉連柄長20-30cm,總軸和葉柄密被淡黃色柔毛;小葉4-5對,通常對生,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下部的遠較頂端的為小,先端漸尖或突尖,基部圓形至楔形、偏斜,兩面均被緊貼的灰黃色柔毛,背面尤甚,側脈8-10對。
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瘧疾作用和降血糖作用。
相關論述
《廣西中草藥》:“祛風化濕,行氣止痛。治風濕,跌打,腹痛,痢疾。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