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跳崖處

野牛跳崖處

野牛跳崖處(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又名“牛急跳崖處”、“野牛澗”——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麥克雪奧德堡(FortMacleod)西北18公里處,坐落於落基山脈山麓,這懸崖伸延約300米,最高點離崖底約10米,是一個原住民為狩獵野牛專用的野牛跳崖。它是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所挑選的世界遺產之一,也是一個以北美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野牛跳崖處
  • 外文名稱: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
  • 類別:自然博物館
  • 地點:加拿大艾伯塔省麥克雪奧德堡(FortMacleod)
簡介,溯源,遺存,陳列,景點,

簡介

北美野牛跳崖處,亦稱美洲野牛澗,坐落在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境內,東距麥克雪奧德堡19千米,南距老人河48千米。曾經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是古代北美土著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區。它反映了人類在社會早期創造的偉大的原始文化,這讓每一個到過野牛跳崖處的人都為古代土著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有利條件,求得生存的智慧和高超技能驚嘆不已。
野牛跳崖處野牛跳崖處

溯源

幾千年來,美洲野牛是在北美大平原上居住的土著居民謀生的物質來源:牛肉可以充飢,牛皮可以做成帳篷及衣服,牛糞可以生火取暖,牛的腱、骨和角可以製成工具。
史前期,野牛跳崖處是印第安土著居民一個最大的圍獵場。艾伯塔西南的箭獵山中的野牛跳崖處是北美最大、最古老,得到最完善保護的圍獵場,它包括圈牛區、屠宰區和加工處理場幾個部分。其中,圈牛區面積32平方千米左右,美洲野牛被圈到這裡後,即被趕下懸崖摔死。屠宰區內有一道約18米高的懸崖。從5700年前到19世紀中期,被趕下這道懸崖摔死的野牛不計其數,懸崖下白骨累累。今天,在11米左右深的存骨坑內仍然可以看見許多野牛骨骼。加工處理場是人們對野牛進行加工的地方。位於圈牛區附近,人們在這裡加工野牛。這裡遺留的一些土坑是專為貯存、燃煮食物而挖的,土坑周圍有用野牛骨壘成的骨牆。 歐洲人到達美洲時,美洲野牛分布在北美洲大部分土地上,曾多達6000萬頭,是平原印第安人的經濟支柱。後來向西移動的白人以任意屠殺美洲野牛為樂,許多印第安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即由野牛群的減少而引起。自然主義者為如此眾多的野牛之慘死而扼腕。到1900年前後,美洲野牛已趨絕跡。由於加拿大艾伯塔省艾伯塔山的“牛急跳崖處”完整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古蹟以及懸崖下古老的加工遺址,1981年,“牛急跳崖處”(又名野牛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予以保護。1990年,加拿大政府在此建立了“森林野牛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成立後,北美野牛才慢慢恢復,數量開始增多。

遺存

在亞伯特省的西南部,發現了一個土著人的營房和墳地,裡面存有大量的野牛骨骼,展示了近六千年前的北美土著人的習俗。他們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和對野牛習性的了解,將牛群追趕到懸崖上殺死,然後在下面的營房裡分割屍體。幾千年來,美洲野牛為北美大平原的土著居民提供了許多生活必需品─肉可以食用,獸皮可以做衣服,筋骨和角用來做工具,糞便用來生火。大量野牛死在了牛急跳崖處,這裡大批的牛群跳下山崖,被屠宰于山下。牛急跳崖處在北美大平原非常普遍,但是最大的,最古老的,保存最好的是北美洲的“死亡之澗”,它位於艾伯塔山西南的波丘派恩丘陵。“死亡之澗”只是北美土著追捕野牛設施的一部分,遺址整個包括聚集野牛的盆地、把野牛引向懸崖的巷道、野牛跳崖處和加工場所。幾千年來,生活在北美的土著一直獵取野牛,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依靠狩獵技術的高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展了無數的狩獵技巧以獲取生存所需食物。其中最為複雜的狩獵技巧恐怕應是野牛的死亡之崖。“死亡之澗”只是眾多最古老、保存最為完好的類似獵牛場所中的一個,它精巧的追逐野牛的巷道和考古沉積一點也沒遭到破壞。
野牛跳崖處野牛跳崖處
第一位考察此地的考古學家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朱尼斯·博爾德,1938年開始對此地進行第一次發掘,隨後九年的發掘讓我們對此地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聚集盆地位於懸崖的西邊,是一處方圓40平方公里的積水盆地,是廣闊的草場地帶。盆地里有充足的水源和各種各樣的青草,在冬天到來之前都是綠油油的。石塊堆積在兩旁,追逐巷道幫助者將野牛逐向懸崖。現今仍可在盆地看到綿延14公里長的巷道,由無數小石堆標誌著,懸崖西面10公里處有500多個石堆,人們在這裡生火和編織毛毯,這些石堆還為野牛形成一條通向懸崖的小路。狩獵開始前,經過訓練的年輕人會學走失的小牛的叫聲來引誘牛群跟隨自己,當牛群靠近了追逐巷道的入口處,年輕人會圍在牛群後面,揮動長巾,大聲叫喊,恐哧牛群。牛群跑至懸崖前往往收不住腿,隨著慣性跌入崖底。從5700年前到19世紀中葉,曾有無數的野牛被聚集到10-18米的懸崖邊。今天在懸崖底部到處是野牛的屍骨。懸崖附近是屠夫們的營地遺址。在方圓1公里的範圍內星星點點地散布著出貯肉窖和灶坑遺蹟,當地人製作的肉干可保存幾年時間。

陳列

野牛跳崖處現時建有一個花費一千萬加元的解說中心,以不破壞跳崖外觀的形式建於古砂岩崖當中。解說中心一共有五層,它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分別展示黑腳族人的生態、神話、生活方式與技術,並提供原住民和歐洲考古學的觀點加以解釋。解說中心另外也可以安排圓錐形帳篷露營和提供介紹北美原住民各方面的生活的小作坊,如製作鹿皮軟鞋與鼓等。每一年野牛跳崖處都會主持一些特別節目和原住民慶典,這些慶典皆以生動、活力以及真實見稱而聞名,當中包括一個在聖誕節舉行,叫做“Heritage Through My Hands”的慶典,聚集不同地方的原住民藝術家與工匠,展覽不同的珠寶、服飾、藝術品與工藝品。
野牛跳崖處郵票野牛跳崖處郵票

景點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成立後,許多遊人很喜歡“沒穿褲子”的野牛滑稽的樣子,以為野牛很溫馴,於是開著吉普車無忌憚地接近野牛,結果發生了多起野牛將吉普車頂翻的事件,人們才知道北美野牛的牛脾氣,但是,當你拿著青草慢慢接近它時,野牛又是那么溫柔,任你撫摸嬉戲也不會生氣。
在國家公園的管理下,北美野牛的數量逐漸達到了5000多隻,一個瀕臨滅絕的種群漸漸得到恢復,對“牛急跳崖處”進行檢查時,突然發現懸崖下有一具野牛的屍體,管理人員非常詫異,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野牛在這裡跳下了,好在只有一隻牛死亡,公園只好解釋是意外。然而,2002年,先後發現了三隻野牛墜下懸崖死亡,還有被狼、狐、熊啃食的痕跡,公園管理人員立刻緊張起來,管理人員懷疑是有人盜獵抑或是有人模仿印第安人重複那古老而殘酷的遊戲。公園增派了警力,密切注視“牛急跳崖處”的動態,但是結果顯示一切正常,並沒有可疑的人搞惡作劇。2003年至2004年,同樣有幾隻野牛墜下懸崖死亡,管理人員也在猜疑是否是野牛自殺。公園管理人員不相信。唯一的可能就是北美狼,因為它是一種很狡猾很兇殘的動物。可能是狼把野牛驅趕上懸崖,迫使它們墜崖死亡,然後再下去享受美味牛肉。但是在“牛急跳崖處”很少發現狼的蹤跡,更沒有人見過狼驅趕野牛上懸崖;再說,古老的石頭巷道已經殘缺,許多地方已經缺口斷裂,功能已經喪失殆盡。公園管理人員百思不得其解。2005年2月,公園管理人員在“牛急跳崖處”通道的多處地方安裝了監視攝像裝置,決心揭開野牛墜崖之謎。終於,當一隻野牛進入畫面時,後面尾隨的果然是一群北美狼。古老的石頭巷道雖然殘破,但野牛進入巷道後,那些缺口和岔道反而迷宮般迷惑了野牛的方位感,野牛有缺口就鑽,有巷道就沖,由於野牛的奔跑是一直向前,最終它衝上懸崖,想“剎車”已經來不及,一個趔趄就栽了下去。看見野牛栽下去了,狼群迅速撤退。看見攝像畫面的管理人員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古老的遺蹟竟然還能發揮作用,更感嘆北美狼居然會利用“牛急跳崖處”獵殺野牛。大部分動物專家認為,北美狼是印第安人利用“牛急跳崖處”獵殺野牛的見證者,當年印第安人在懸崖下宰殺野牛時,它們也時常觀望分得殘羹剩骨,印第安人數千年的演示讓它們“看懂”了這場的奧妙,實際上每年狼都在利用“牛急跳崖處”獵殺野牛,只不過數量太少而被人們忽視;另一些動物學家認為,也許是偶然行為,隨著公園野牛數量的增加,狼在追逐野牛時偶然將野牛逼上“牛急跳崖處”,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公園管理高層會同動物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屬於狼的正常獵殺範疇,其每年幾頭野牛墜崖的數量不足以對野牛種群構成威脅,因此並沒有關閉“牛急跳崖處”,但是他們將密切注視北美狼的動向,一旦墜崖的野牛數量達到警戒數量,他們將採取一定措施進行防範。
野牛跳崖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