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球(中藥)

野火球(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火球,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 L.的全草。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具有止咳,鎮痛,散結之功效。用於咳喘,淋巴結核,痔瘡,體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火球
  • 別稱:野車軸草、豆參、也火球、野火萩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車軸草屬
  • :野火球
  • 分布區域: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 採集時間: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肺、心、肝經。

功效

止咳,鎮痛,散結。

主治

用於咳喘,淋巴結核,痔瘡,體癬。

相關配伍

1、治咳嗽:野火球6g,黃芪12g,桔梗8g,水煎服。
2、治失眠、多夢:野火球6g,纈草9g,水煎服或二者等量共研粉,每服3g,每日3次。(1-2方出自《哈薩克藥志 第2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取汁敷。

採集加工

秋季割取全草,除去雜質,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粗壯,發達,常多分叉。莖直立,單生,基部無葉,禿淨,上部具分枝,被柔毛。掌狀複葉,通常小葉5枚,稀3枚或7(-9)枚;托葉膜質,大部分抱莖呈鞘狀,先端離生部分披針狀三角形;葉柄幾全部與托葉合生;小葉披針形至線狀長圓形,長25-50毫米,寬5-16毫米,先端銳尖,基部狹楔形,中脈在下面隆起,被柔毛,側脈多達50對以上,兩面均隆起,分叉直伸出葉邊成細鋸齒;小葉柄短,不到1毫米。頭狀花序著生頂端和上部葉腋,具花20-35朵;總花梗長1.3(-5)厘米,被柔毛;花序下端具1早落的膜質總苞;花長(10)12-17毫米,萼鐘形,長6-10毫米,被長柔毛,脈紋10條,萼齒絲狀錐尖,比萼筒長2倍;花冠淡紅色至紫紅色,旗瓣橢圓形,先端鈍圓,基部稍窄,幾無瓣柄,翼瓣長圓形,下方有一鉤狀耳,龍骨瓣長圓形,比翼瓣短,先端具小尖喙,基部具長瓣柄;子房狹橢圓形,無毛,具柄,花柱絲狀,上部彎成鉤狀;胚珠5-8粒。莢果長圓形,長6毫米(不包括宿存花柱),寬2.5毫米,膜質,棕灰色;有種子(2)3-6粒。種子闊卵形,直徑1.5毫米,橄欖綠色,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濕地、灘甸邊、林緣、草甸草原、灌叢中。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藥材性狀

全草長30-60cm。根多分枝。莖略呈四棱形,表面有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掌狀複葉;托葉膜質,鞘狀抱莖。小葉5,多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5-4cm,寬0.5-1.2cm,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側脈隆起,下面中脈有稀疏柔毛,近無柄。有時可見暗紅紫色頭狀花序及線狀長圓形莢果。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本品有鎮痛作用,本品煎劑對淋巴結核有效。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鎮靜、止咳、止血的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