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泊對月有感

《野泊對月有感》是南宋詩人周莘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首聯詩人對月興嘆,表現了時荒世亂的局勢;頷聯轉寫野泊時所見景色;頸聯道出了詩人沉痛的心情;尾聯轉筆寫到國家的動亂,境界陡然開闊。全詩充滿充滿了悲楚之情,詩風沉鬱頓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野泊對月有感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周莘
  • 作品出處:《全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野泊對月有感
可憐江月亂中明,應識逋逃1病客情。
斗柄2闌乾3洞庭野,角聲4淒斷岳陽城。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
欲問行朝5近訊息,眼中群盜尚縱橫。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 逋(bū)逃:憤激之詞,意為飄泊無家。
  2. 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開陽、搖光三星,形似杓柄。
  3. 闌(lán)乾:橫斜的樣子。
  4. 角聲:軍中的樂器聲,用以指揮軍隊進退。
  5. 行朝:指皇帝臨時駐處,即行在所。

白話譯文

在這亂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愛,但它應該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
看北斗星柄漸漸橫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廣闊的原野;聽畫角聲聲悽慘欲絕,縈繞在這泊舟近處的岳陽城。
飲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淚,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淚一樣四處飛濺;浪濤捲起,引發了我的思歸之心,讓我暗自吃驚。
多么想打聽一下南宋朝廷近來的訊息啊,可眼前,群盜正在四處流竄縱橫。

創作背景

這首《野泊對月有感》大約作於建炎三年(1129年)。當時北宋已亡,高宗即位臨安,立足未穩,金兵南下,苗傅、劉正彥在杭州脅迫商宗讓位,到處兵荒馬亂。詩人在避亂中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題目表明詩人漂泊無歸之感,著眼“野泊”二字。“可憐江月亂中明”破空而來,憂憤無端,領起全篇。時荒世亂,萬物失色,而江月不管興亡,在亂中依舊光耀如昔,不能不引起詩人的憐惜,這一句實際已交代了題目,“江月”點“野泊對月”,而“亂”字點明時世感慨,“可憐”二字已透露情懷。“應識逋逃病客情”對江月抒情。江月之明,應知詩人的難言之隱。“逋逃”是憤激之詞,言漂泊無家,點足“野泊”二字。“病客”引起五六句的懷歸之感。詩人原可繼續抒情,卻用廣闊的背景作一頓挫。“斗柄闌乾洞庭野”,望天無語,天上參橫斗轉,地上茫茫洞庭,點明“野”字,亦見望久,始見斗柄橫斜;“角聲淒斷岳陽城”,聽角傷懷,角聲暗寓兵亂,岳陽城在泊舟近處,淒斷寫角聲,亦寫聽到角聲的感受。這兩句都是以頓挫的句法,吞吐的語氣,描繪出一個徹夜不眠人的形象,並將其融入詩中,恰切地表現了沉鬱悲抑的複雜心情,蘊含著對國事的深沉憂患。乍看氣象開闊,細思情緒深沉,在寫景中抒情。
“酒添客淚愁仍濺,浪卷歸心暗自驚”承第二句來,以酒澆愁,酒隨淚濺,所謂“舉杯消愁愁更愁”。聽浪思歸,而無所歸,故暗自驚心。這兩句表面對仗,意實相連而下,“酒添客淚”和“浪卷歸心”互為表里,而“浪卷”字又扣“野泊”字。“愁”“驚”兩字引出尾聯。若至五六為止,只見作客野泊思歸,所感只在一家。尾聯忽然推開,遙應第一句的“亂”字。而兩句亦有頓挫。“欲問行朝近訊息”從一身亂離,想到朝廷遷流不定,由憂一身到憂朝廷,結句把遍地兵荒馬亂的情景寫足,訊息雖欲問而無由,其為憂憤,更何以堪。杜甫《登岳陽樓》結句云:“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也是由一身漂泊寫到國家戰亂。而這首詩結句更甚於“戎馬關山北”,因群盜縱橫即在眼前也。詩人把兵荒馬亂的景寫足,把憂憤難堪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總之,全詩一結有茫茫無盡之感,而中間兩聯情景交融,思想感情沉鬱,表現手法沉著含蓄,頗有杜甫的氣骨。詩中雖重一“客”字,不足為病。

名家點評

·方回《瀛奎律髓匯評》卷三十二:只“可憐江月亂中明”,一句便高。三四悲壯,並結句自可混入老杜集。
·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五:周尹潛“斗柄闌乾洞庭野,角聲淒斷岳陽城”,陳去非“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二君同時,二聯語甚相類,皆得杜聲響,未易優劣。

作者簡介

周莘(生卒年不詳),字尹潛,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岳陽縣決曹椽。詩有家學,與陳與義友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