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檳榔,中藥名。為山柑科植物野檳榔Capparis chingiana B.S.Sun的種子。分布於廣西、雲南。具有健胃消食,殺蟲之功效。用於食積腹脹,蟲積不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檳榔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罌粟目
- 科:山柑科
- 屬:山柑屬
- 種:野檳榔
- 分布區域:廣西、雲南
- 採集時間:冬季果熟時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微苦、澀,性溫。
歸經
歸胃、大腸經。
功效
健胃消食,殺蟲。
主治
用於食積腹脹,蟲積不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冬季果熟時採收,取出種子,曬乾。
形態特性
灌木或攀援植物,高達5米。小枝圓柱形,乾後變黑色,幼時被銹色短柔毛,後變無毛;刺粗壯,尖利,外彎,長達5毫米。葉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有時橢圓形,薄革質,長3.5-8.5厘米,寬1.8-4厘米,除背面中脈上有疏生短柔毛後變無毛外兩面均無毛,乾後黃綠色或暗褐色,頂端急尖至鈍形或圓形,有時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至圓形,中脈表面微凹或與葉面平齊,背面凸起,側脈4-5對,纖細,不明顯或背面明顯,網狀脈兩面均不明顯;葉柄長5-10毫米,被毛與小枝相同。傘房狀或短總狀花序腋生及在枝端再組成圓錐花序,有花10-15朵;總花梗長2-4厘米,基部有刺;序軸密被銹色短絨毛;花梗長7-17毫米,被毛與序軸相同,花序下部數花花梗基部有一對黃色尖利長1-2毫米的刺;萼片長約7.5毫米,寬4-5毫米,外輪內凹成舟形,外被銹色短柔毛,內面無毛,內輪倒卵形,無毛;花瓣長圓形,長8-9毫米,寬約3毫米,除基部邊緣有纖毛外無毛;雄蕊35-39;雌蕊柄長15-20毫米,無毛,果時木化增粗,直徑2-3毫米;子房卵球形,長約2毫米,直徑約1.5毫米,胎座4,胚珠多數。果球形,表面平滑,成熟後紫黑色,直徑1.5-4厘米。種子7-9粒或更多,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高約5毫米,種皮平滑,赤褐色。花期3-5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石山灌叢或疏林中。分布於廣西、雲南。
相關論述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順氣消食,健胃,殺蟲,治食積腹脹,蟲積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