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態自動線上監測系統是一種用於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9年12月4日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外生態自動線上監測系統
- 產地:奧地利
- 學科領域: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
- 啟用日期:2019年12月4日
- 所屬類別:分析儀器
野外生態自動線上監測系統是一種用於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9年12月4日啟用。
野外生態自動線上監測系統是一種用於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9年12月4日啟用。技術指標S::CAN微型水質自動監測儀:輸入輸出電壓:交流220V,單相;輸出功率0.75kw;常規平均採樣時間:4...
制定生態監測元數據標準、數據報送規範和整編規範,以及數據共享條例;建立實驗站、行業部門和綜合中心的三級分散式數據共享服務體系,實現野外自動觀測數據的線上傳輸和自動匯交。在建立地面觀測數據的同時,充分發揮綜合中心的硬體資源、網路的數據共享資源、高性能計算環境,建立地面觀測數據、空間數據與模擬模型的融合系統,...
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吉縣站”)位於黃土高原東部半濕潤地區的山西吉縣。依託單位是北京林業大學。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優秀。歷史沿革 吉縣站始建於“六五”期間,“七五”期間開始定位、半定位的森林生態系統綜合監測,隨著“八五”、“九五”、“十五”國家...
陝西秦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前身是秦嶺火地塘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始建於八十年代初,位於陝西省寧陝縣境內,隸屬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和省部級野外試驗台站)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一般。地理位置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其南北分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是我國南北氣候區的...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隸屬於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始建於1959年3月,是我國最早的荒漠生態定位研究基地。2005年底被批准為國家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路(CERN)站。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一般。甘肅民勤荒漠生態站始建於1959年3月,是我國最早的荒漠生態定位研究基地。2005...
吉林省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立足圖們江流域,針對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圍繞濕地生態系統與區域人類適應這一核心主題,探索跨境流域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機制,服務於環日本海區域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和綠色發展。自“觀測站”建立以來,研究區上,對東北亞、中朝俄跨境...
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隸屬於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又稱為中國科學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定位站(簡稱海北站)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隅,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的祁連山地區,距西寧市160km。青藏高原的強烈隆升,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而被稱為“世界第三極...
林芝站作為目前青藏高原腹心地帶唯一的森林生態系統野外觀測站,且位於雅魯藏布大峽谷頂部地帶,不僅具有地理概念上位置高的含義(觀測站海拔3950 m),其研究結果的重要性和在國際生態監測網路中的地位也顯而易見。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寶貴的自然財富,對於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3年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野外教學實驗基地。2006年正式進入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陝西安塞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04年入選水利部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2011年被評定為全國中國小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研究方向 (1) 以流域為單元,對黃土丘陵區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進行長期定位監測;探求水土流失...
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986年建站,位於尖峰嶺國家級森林公園天池風景區處,在海南島西南部的樂東縣和東方市交界處的尖峰嶺林區,距三亞市100km,距海口市280km。 尖峰嶺國家級生態站隸屬於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1988 -1995年定位站科研大樓、水文站、觀測塔等基礎設施陸續建立;1999年成為...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站),籌建於1991年,為國家林業局所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CERN)站點之一,依託單位是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站。2005年被批准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站點之一,至此成為我國寒溫帶地區唯一的國家...
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位於浙江寧波天童國家森林公園內,地處北緯29° 48’,東經121°47’,所在地屬浙閩山地常綠闊葉林生態區。天童國家森林公園面積349公頃,最高峰太白山海拔650m。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和多雨,四季分明,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建站...
滇中高原森林生態系統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金沙江高山峽谷區資源環境關鍵科學問題為牽引,聚焦國家“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面向雲南省“三屏兩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體系構建核心任務,圍繞地球表層關鍵帶,開展以水土資源為核心的多要素綜合觀測與研究,積累長期基礎觀測數據,...
正在就長期監測數據的質量管理規範進行深入歸納和研究。CERN陸地生態系統水環境的監測呈現四個特點,首先水環境的監測是定點觀測,以CERN所屬的野外生態試驗站為基地,在台站的觀測場地或特定位置設定觀測點進行定點觀測,監測點位置固定;其次水環境的監測是長期監測,尺度一般設定百年以上,是用來長期監測生態系統結構和...
2005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覆,由中央預算內投資136萬元進行青海三江源濕地生態定位研究站基礎建設及配套設施建設。科研條件 主要儀器設備有濕地生態環境自動監測系統,環境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土壤水分自動監測系統,濕地徑流監測系統,水分蒸發自動監測系統,以及數據信息的線上採集、記錄、傳輸和網路連線設備等。業務綜合用房...
雲南西雙版納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隸屬於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和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之一。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簡介 台站歷史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研究站(以下簡稱版納站)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江蘇太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介為了便於對我國湖泊以及太湖進行長期、系統和穩定的野外定位觀測試驗及研究,在宜興湖泊綜合試驗站、東太湖水體農業試驗站及天目山景觀生態野外實驗觀測站的基礎上,我所於1986年3月申請建立“中國科學院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同年9月18日科學院正式批准。1989年,太湖...
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由福建師大楊玉盛教授領銜建設,以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觀測點為中心,同時涵蓋三明陳大金絲灣森林公園觀測點。2021年10月,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方向 主要開展我國東南沿海山地丘陵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多界面能量交換和碳、氮、水等物質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
2001—2005年被評為CERN優秀野外站,是中國科學院部署在南方紅壤區致力於農業、資源、生態與環境綜合研究的最主要的野外實驗基地,也是國際上知名的紅壤退化生態修復和紅壤關鍵帶研究基地。研究方向 鷹潭站以紅壤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以可變電荷土壤學為特色,以紅壤生態過程長期試驗研究和監測為基礎,系...
湖北神農架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暨中國科學院神農架生物多樣性定位研究站(簡稱神農架站)依託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共建於1994年,2005年晉升為國家站(CNERN),2008年成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成員。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
麗江森林生態系統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麗江森林生態系統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平台。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黑龍江三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始建於1986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試驗站位於黑龍江省同江市境內, 1992年成為中國生態研究網路(CERN)的基本站,在我國已有的台站中,是唯一從事沼澤濕地生態及濕地農田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監測與研究的野外台站。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
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對植物物種、植物生長、葉片光合速率、凋落物量、凋落物分解、溫室氣體、土壤呼吸速率、根系周轉速率、群落更新狀況、降雨量、穿透雨、樹幹徑流、壤中流、地表徑流、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以及氣相等“水土氣生”指標進行了長期監測。研究方向 以大別山常綠落葉...
南寧師範大學環江和平果喀斯特生態系統野外觀測台站以喀斯特生態系統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示範為主,研究內容包括喀斯特峰叢窪地區域石漠化發生或恢復過程的機理及其關鍵影響因子,以及喀斯特地區退化生態系統修復的生態環境效應。現有木連觀測站、古周觀測站點、木論觀測站等台站,擁有雷射雨譜儀、樹木莖桿截流測量系統、自動記錄...
2號育種站以良種壯苗繁育為主的生產基地。自從1974年正式建站之後,經過30多年的努力建設現已形成可以同時滿足監測、科研、教學和生產示範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的綜合性生態基地。目前帽兒山森林生態站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CFERN)的重點野外台站之一,也是國家科技部首批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