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台站是生態學研究的基礎支撐——科研單位的重要野外研究基地,在一個實驗室水平,就數量和質量整體而言,國內獨一無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外台站
- 用處:科研單位的重要野外研究基地
野外台站是生態學研究的基礎支撐——科研單位的重要野外研究基地,在一個實驗室水平,就數量和質量整體而言,國內獨一無二。
野外台站是生態學研究的基礎支撐——科研單位的重要野外研究基地,在一個實驗室水平,就數量和質量整體而言,國內獨一無二。...
野外台站無線傳輸是一種用於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大氣探測儀器,於2019年10月15日啟用。技術指標 1、可以在伺服器上直接安裝軟體;2、可通過Web瀏覽器中輸入伺服器的IP位址來訪問;3、Web瀏覽器中輸入伺服器IP位址可訪問;4...
漠河空間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位於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鎮北約1公里處,占地面積53畝。台站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是設在我國最北端開展空間環境觀測的地球物理野外台站,它對於監測和研究我國空間環境擾動,特別是來自北極高緯度地區擾動及...
隸屬於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試驗站位於黑龍江省同江市境內, 1992年成為中國生態研究網路(CERN)的基本站,在我國已有的台站中,是唯一從事沼澤濕地生態及濕地農田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監測與研究的野外台站。
南寧師範大學環江和平果喀斯特生態系統野外觀測台站以喀斯特生態系統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示範為主,研究內容包括喀斯特峰叢窪地區域石漠化發生或恢復過程的機理及其關鍵影響因子,以及喀斯特地區退化生態系統修復的生態環境效應。現有木連觀測站、古周...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國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面向社會經濟和科技戰略,依據中國自然條件的地理分布規律布局建設,經過多年發展,獲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
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優秀。簡介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內蒙古草原站),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內蒙古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白音錫勒牧場境內,站址...
安塞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安塞站”)始建於1973年,系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設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野外試驗台站。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1990年選為中科院CERN重點站。
《基於野外台站的典型生態系統服務流量過程研究》是2017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裴廈、劉春蘭。內容簡介 本研究基於野外生態台站的觀測數據,選擇典型森林、草地和農田生態系統,刻畫和分析不同生態系統的碳匯服務、水源涵養、...
東營站2004年12月開始籌建,2006年2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與東營長安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系隸屬於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野外試驗台站,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院級野外台站。科研條件 ...
1985年西藏自治區教育科技局列為重點課題,並被原林業部列為“七五”期間全國森林生態定位研究布局點之一,正式啟動野外站觀測,以季節性半定位觀測研究為主。1992年國家林業局接納林芝站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FERN)的成員。19...
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吉縣站”)位於黃土高原東部半濕潤地區的山西省臨汾市。依託北京林業大學,主管部門是教育部。2005年被批准成為國家野外台站。山西吉縣位於呂梁山南端西側,屬黃土殘塬溝壑和梁峁丘陵...
鼎湖山站於1978年建站,1979年加入UNESCO MAB保護區網,1991年成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成員站,1999年成為首批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試點站),2002年成為全國碳通量觀測站,2002年被選為中科院大氣本底觀測網站。地理環境 氣候:...
1989年,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被納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29個野外台站建設計畫,1991年11月試驗站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從而建立了一個以湖泊科學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主的,能長期積累大型湖泊資料的,臨湖的綜合性湖泊...
中國科學院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始建於1979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海洋臨海生物實驗站。1999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野外試驗台站(試點站),2002年加入了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
河北欒城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創建於1981年6月,隸屬於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1989年進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成為第一批基本站。1999年成為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觀測網路(GTOS)成員,2005年成為國家生態...
蘭州野外站具有測震、地磁、地電、流體、形變、核查等多種地球物理觀測系統,是全國地震基準台站、地磁基準台站。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蘭州野外站積累了豐富的地球物理觀測資料,並在測震、電磁、核查等觀測技術與研究、區域地球動力學...
台站擁有測震、電磁、形變、流體四大學科的觀測項目,是一個手段齊備的綜合性專業台站。佘山野外觀測站的前身是上海徐家匯天文台(Observatore de zi-ka-wei),由法國天主教創辦於1870年。1874年設地磁觀測,地震觀測始於1904年開始,...
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簡稱天山冰川站,英文Tianshan Glaciological St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我國唯一專門以冰川和冰川作用區為主要觀測、試驗和研究對象的野外台站,是在施雅風院士倡議下於1959年建立的。天山冰川站...
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Beijing National Earth Observatory)(以下簡稱觀象台)隸屬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中國地震局I類野外觀測台站,科技部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試點)。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北京...
中國科學院特殊環境與災害監測網路,是我院在冰川、凍土、土石流、雷暴等特殊環境與災害領域的野外台站。2002年開始建設特殊環境與災害監測網路(SEDN),現已成為我院4大野外站網路之一,包括5個高寒地區冰凍圈觀測研究野外站、2個特殊...
國家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路是科技部牽頭,在現有的分別屬於不同主管部門的野外台站的基礎上整合建立的,該建設項目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任務,需要在國家層次上,統一規劃和設計,將各主管部門的野外觀測研究基地...
依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的中科院大亞灣海洋生物綜合實驗站就設立在這裡。它是我國唯一的亞熱帶海洋生物綜合實驗站,具有典型的區域代表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使它得以在2005年成為國家野外台站,翻開了它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建成以國家特殊環境各台站資料庫為節點的分散式特殊環境野外台站信息網路綜合中心。完成《國家特殊環境野外台站監測規範》和《國家特殊環境野外台站監測數據質量標準》。基於資源整合和信息快捷共享的台站信息交流能力得到全面和大幅度提升。建...
長春人衛站研究領域包括空間目標精密測定軌、衛星動力學、天文地球動力學和天體物理學。截至2010年6月,長春人衛站共有職工70餘人,擁有4個研究室、4個野外台站,設有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發展歷史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有4個研究中心,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野外台站,共有在學研究生196人(其中碩士生81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後24人。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於2002年由原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