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東營農業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黃河三角洲濕地是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在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濕地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化、農業及油田的開發及其對濕地的污染是黃河三角洲濕地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業開墾不僅使濕地面積減小,農業活動中化肥、農藥的使用也給濕地帶來污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業科學院東營農業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 外文名:Dongying Field Observation and Test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主管部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採用渦度相關係統及其配套的相關技術,開展黃河三角洲農業-濕地複合生態系統水、熱、碳通量傳輸過程的長期監測。重點研究在全球變化背景下農業-濕地複合生態系統中植物、環境和氣候對物質能量交換的控制作用,是黃河流域水碳通量網的末端節點,具有較為重要的區域代表性,可以為整個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複合生態系統碳循環、能量交換傳輸和濕地保護提供基礎數據,實現生態系統的有效管理。同時,系統開展節水、保水製劑的試驗與示範;以山東東營具有代表性的濕地及濕地-農田交錯帶為主要研究對象,在通過對典型濕地和交錯帶周圍環境因子及不同污染物的定量分析基礎上,研究集成濕地-農田交錯帶污染控制技術,減少污染物向濕地排放;研究濕地污染修復與控制技術,並進行示範。

發展歷史

中國農業科學院東營農業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與東營長安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共建。東營站2004年12月開始籌建,2006年2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與東營長安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系隸屬於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野外試驗台站,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院級野外台站。

科研條件

中國農業科學院東營農業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地處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內,北緯37°45′42.58″,東經119°09′11.57″。保護區位於黃河入海口兩側新淤地帶,總面積為15.3萬公頃。本區屬於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9℃,極端最高氣溫39.7℃,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為592mm。本保護區是全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是世界範圍內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中極具代表性的範例之一。自然保護區的土地資源是黃河近百年來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陸的海相沉積平原,地勢平坦寬廣,東西比降1:10000左右,潛水位小於2m,礦化度10~20ml/L,土壤為隱域性潮土和鹽土土類。自然保護區內植物達到393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天然柳林675ha,天然葦盪3.3萬ha,天然檉柳林8126ha。人工刺槐林5603ha,與自然保護區周邊地區的人工刺槐林連線成一片,面積達11300ha。

科研成就

中國農業科學院東營農業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擁有濕地通量觀測場一座,面積10畝;棉田-濕地長期觀測試驗場50畝;其他農業環境試驗場40畝。200畝濕地試驗觀測場正在建設中。生活及後勤保障主要依託東營長安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該院科研和生活用房近5000平米,主要包括實驗室、辦公室、中試車間及相關配套設施。擁有多參數水質監測儀、反射光譜儀、通量監測系統、氣相色譜儀及農田污染流動監測實驗車等試驗觀測儀器設備26台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